10月13日是第10個“世界血栓日”。深靜脈血栓和肺栓塞是最常見的院內死亡原因。雖然這類疾病具有發(fā)病率高、致殘率高的特點,但很多人知之甚少。主要原因是很多血栓形成的時候,人體沒有感覺到明顯癥狀,脫落時更是無聲無息。然而,一旦發(fā)生非常兇險的栓塞,嚴重者可在1~2個小時內死亡,因此也被稱為“沉默殺手”。
這14類人最易被血栓“拴住”
南京市中西醫(yī)結合醫(yī)院介入科主任郝蘇榮介紹說,血栓可以發(fā)生在任何年齡、任何時間,因此,從臨床救治人群的統計來看,以下14類人群更需要高度重視:1、高血脂、高血壓、高血糖患者;2、缺乏鍛煉,長期久坐、久臥不動者;3、有家族血栓病史者;4、吸煙人群;5、糖尿病患者;6、有過血栓疾病史的人;7、肥胖者、代謝綜合征者;8、不健康飲食,長期攝入高脂肪、高糖分食物的人群;9、懷孕、分娩、動過手術的人群;10、惡性腫瘤患者;11、高齡人群;12、心臟或者呼吸衰竭人群;13、腎病綜合征人群;14、靜脈曲張人群。
血栓這些早期信號要知曉
郝蘇榮介紹說,雖然血栓形成的時候往往不易察覺,但是有些信號還是可以提示和預警的。
1、近段時間睡覺時經常朝一個方向流口水。血栓能造成咽喉部位一些肌肉功能失調,而睡夢中人體失去對肌肉的主動控制,口水便會流下來。如果以前睡覺無流口水的現象,但是近期睡覺時常流口水,應盡早去醫(yī)院檢查。
2、晨起后經常出現眩暈。腦血栓發(fā)作前,70%的患者會出現眩暈癥狀,一般在早晨起床后發(fā)生。如果感覺自己最近出現眩暈的次數較多,或勞累工作后經常出現眩暈,在排除頸椎病、高血壓、高血脂等疾病之后,就要考慮是不是血栓引起的。
3、手腳發(fā)麻和腫脹。如果動脈栓塞形成后,其所在部位的肌肉會出現缺血情況,皮膚變得蒼白,體溫下降,甚至觸摸不到足背面的動脈。如果深靜脈血栓形成后,其所在部位組織會出現血液回流障礙,時間長了,相應部位就易出現腫脹,嚴重的還伴有疼痛感。因此,對于突然發(fā)生的不明原因的手腳發(fā)麻和腫脹,一定要高度警惕腦血管病變。
4、胸部發(fā)悶和疼痛。血栓如果掉落并隨著血液流入肺部,會使患者出現胸部發(fā)悶和發(fā)痛的現象。一旦形成肺栓塞,跟心臟病發(fā)作的癥狀非常像,隨著呼吸疼,疼痛會逐漸加重,而且一般是刺痛或銳痛。因此,胸部有疼痛感和胸悶現象,需及時就診。
從生活細節(jié)入手防血栓
“實際上,絕大部分血栓形成的時候很難被發(fā)現,因此,做好預防工作、保證良好的生活方式顯得尤為重要!焙绿K榮提醒,引起血栓的原因和因素非常多,一般來說,血栓的形成與高脂血癥、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都有一定的關系。對于有基礎疾病的患者,預防血栓要針對原發(fā)病進行預防,按照醫(yī)生的指導服藥。而對于普通大眾,可以更多地從規(guī)律的健康生活習慣入手,比如勤鍛煉,增強血管彈性和功能,注意防寒保暖,戒煙限酒,注意調節(jié)心情等。
連續(xù)4個小時不運動就會增加患靜脈血栓風險。所以,要遠離靜脈血栓,“動”是最有效的防控措施。在預防血栓方面,走路能保持有氧代謝、增強心肺功能,促進全身從頭到腳的血液循環(huán),防止血脂在血管壁堆積,防止血栓形成。此外,在適當的時候喝水不但能解渴,還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血栓風險:
第一是起床后,起床后飲水有助于降低血黏度,從而降低血栓風險。一般來說,溫白開水才是最好的選擇。
第二是晨練前后。晨練前應少量飲水,這能降低運動引起的脫水、血液黏稠的風險,從而有助預防血栓。
第三是飯后半小時,飯后半小時慢慢飲水,有助于緩解餐后的血黏度升高。
第四是睡覺前,臨睡前適當喝點水,注意不是多喝水,可以緩解該現象,從而降低發(fā)生腦血栓的風險。
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新江南網無關。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新江南網號系信息發(fā)布平臺,新江南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如有侵權請出示權屬憑證聯系管理員(yin040310@sina.com)刪除!
閱讀推薦
新聞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