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江南網歡迎你/www.yw1515.com/新江南網榮譽出品 |
俗話說:“表在皮膚,根在臟腑”,皮膚不僅是人體最大的器官,還是我們健康的“晴雨表”。它會通過顏色、斑點、腫塊等改變,向我們發(fā)出疾病警報。
有些人以為,這些不過是小病,擦點藥膏就對付過去,殊不知,可能是內臟腫瘤發(fā)出的警報。
皮膚病?NO,是癌報警!
最近幾個月,年逾古稀的王伯(化名)經常覺得渾身瘙癢難忍,反復發(fā)作,用了藥膏卻一直沒有好轉的跡象。來浙大一院皮膚科就診后,經過詳細檢查,李亞麗副主任醫(yī)師發(fā)現他的皮膚瘙癢可不是老人自己以為的“年紀大了皮膚變干燥”“夏季濕熱總愛洗澡”等原因。
看著被撓得滲出一道道血痕的皮膚,在排除一般皮膚病及過敏性疾病后,憑借著豐富的臨床經驗,專家高度懷疑王伯是被腫瘤纏上了。
CT檢查發(fā)現,背后“真兇”正是肝臟上一顆原發(fā)性腫瘤。幸運的是,發(fā)現還算及時,老人被轉至外科進行手術治療。
體內有癌,皮膚先知。果真如此嗎?
李亞麗解釋,皮膚像身體的“顯示屏”,可以直觀反映健康狀況,一方面惡性腫瘤可以引起各式各樣炎癥性、增生性、代謝性等皮膚改變(副腫瘤性皮膚。;另一方面幾乎所有惡性腫瘤晚期都可能轉移到皮膚上。
像王伯這樣,之前從沒出現過皮膚瘙癢,又排除了藥物過敏、食物過敏、氣候變化等刺激因素,突然出現持續(xù)且劇烈的瘙癢,就得往激素障礙、糖尿病、肝病、腎病,甚至腫瘤這些方向考慮了。這種頑固難消的瘙癢,還可能是霍奇金淋巴瘤、白血病、骨髓瘤等多種惡性腫瘤的“共有癥狀”。
皮膚出現以下情況,千萬要當心
雖然皮膚是身體健康的晴雨表,但專家強調,但不是所有皮膚癥狀都能和癌癥掛鉤,除了上述情況,當皮膚出現以下癥狀時,就得打起十二分精神,警惕內臟惡性腫瘤找上門。
皮膚紅斑脫屑。皮膚紅斑可能是普通的皮炎、濕疹,但如果這些紅斑丘疹一圈圈往外擴散,中間的地方慢慢變好了,邊緣卻還在擴大,主要長在肚子、后背這些軀干部位,尤其是屁股上,而且癢得特別厲害,可能與乳腺癌、肝癌相關;如果全身90%以上皮膚呈現類似燙傷的大面積紅斑(全身性紅皮。,潮紅、腫脹、脫屑、劇烈瘙癢,可能與淋巴癌、白血病相關。
脖子腋窩套上“黑絲絨”。如果發(fā)現脖子、腋窩、腹股溝這些皮膚褶皺的地方,出現對稱的變黑,皮膚摸起來還增厚、像天鵝絨一樣,嚴重時甚至有點像小疙瘩(疣狀),那就要注意了,這可能是黑棘皮病。
黑棘皮病分兩種,一種是良性的,和內臟腫瘤沒關系;但另一種是惡性的,幾乎都和內臟長了惡性腫瘤有關,其中最容易關聯(lián)到消化道腫瘤,尤其是胃癌。此時,嘴里可能會長出一些像小肉疙瘩似的東西,就像乳頭瘤那樣;手掌和大關節(jié)背面的皮膚可能會變得又厚又粗糙,摸起來有點像牛肚質感。
總有紫紅色“熊貓眼”。如果眼瞼和眼眶周圍、鼻梁甚至面頰出現水腫性紫紅色斑,像“熊貓眼”但顏色更深、更接近紅酒色,手指關節(jié)、肘膝關節(jié)有紫紅色小疙瘩或紅斑,還會肌肉疼、沒勁,這是皮肌炎的典型表現。皮肌炎不常見,但得這病的人容易遇上惡性腫瘤(20% - 30%),年紀越大可能性越高,40歲以上患者尤其要注意加強內臟腫瘤的篩查。
四肢出現“牛皮癬”。更加科學的表述是“副腫瘤性肢端角化病”,這病表現在皮膚上有點像銀屑。ㄅFぐ_),易出現在耳朵、鼻子、臉蛋、手腳和膝蓋等部位。病情加重后,手掌和腳底的皮膚會變厚變硬,指甲也可能出問題長得不好,它和上呼吸道、消化道的惡性腫瘤關系密切。
皮膚上的“小米!保噘槪┩蝗辉龃笤龆。如果身上長的如米;螯S豆大小的疣贅突然急速增大增多,同時伴有瘙癢時,最好去醫(yī)院查查,也有可能是被內臟惡性腫瘤盯上,它和消化道癌瘤關系密切。
此外,如果乳房的皮膚變得像橘子皮一樣,就要去查查是不是乳腺癌;靜脈部位又紅又腫又痛,而且會來回移動、反復出現還會形成結節(jié)(游走性靜脈炎),這時候要留意胰腺有沒有長腫瘤。
新江南網歡迎你/www.yw1515.com/新江南網榮譽出品 |
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新江南網無關。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新江南網號系信息發(fā)布平臺,新江南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如有侵權請出示權屬憑證聯(lián)系管理員(yin040310@sina.com)刪除!
閱讀推薦
新聞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