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訪談作家:姚琦
20世紀40年代生于無錫,70年代開始發(fā)表作品,有中短篇小說、報告文學、散文見諸于《青年文學》《朔方》《清明》《福建文學》《人民日報》《文匯報》《新華日報》等文學雜志、報刊,另有一部分被選載或收入各種作品集選。結(jié)集出版有《北碑——姚琦園林小說》《白云蒼狗集》《園林人生》等,并發(fā)表《夕陽蕭鼓》《玩家父子》等多部長篇連載小說。
世間萬相,文學萬象。在風格多樣的無錫作家群體里,姚琦獨辟蹊徑營建出一片“園林小說”天地,隨著年歲增長,這方自心中砌筑的“園林”于人生移步換景中透出層層疊疊的精彩。
// “紙園”變真,映照童年夢想 //
30多年前,《福建文學》頭題發(fā)表了姚琦的小說《屋癡》,“開卷小語”評價曰“結(jié)構(gòu)精巧,宛若一座掩映有致,可觀、可游、可思的園林”。姚琦回憶著當時的反應(yīng),“把自己反鎖在辦公室里泣不成聲”,想當面對編輯說“謝謝您走進我的園林”——“我是自由投稿,小說借鑒園林造景的營建法,未有機會道明,這下被編輯辨出獨異,如高山流水遇知音,難免激動。”
姚琦與園林緣分深結(jié),早年間做園林工作,讀過很多相關(guān)著述,熟稔江南園林范式。再往前推,他童年時代就有一個夢,想自家有個古樸又精美的園子。正因現(xiàn)實中這個夢很難實現(xiàn),他便提筆用文學來照拂那份可望而不可即。“明清時江南園林營建進入高峰期,達官貴人熱衷造園,江南一帶文人、畫家以替人造園為業(yè),拿出或?qū)懟虍嫷?lsquo;紙園’為藍本,奔走于權(quán)貴之門。可以說,江南園林源自文學藝術(shù)。”他不失幽默地比喻自身所做的文學實驗——把種種造園元素引入小說,是園林向文學的回歸,試圖將“紙園”變真,則是在叩開文學雜志這扇大門,“只不過我營建的‘園林’有人有故事,人是和我一樣的平頭百姓,故事是活的。那一時期,文學雜志的確讓好多青年文學愛好者‘登堂入室’,改變了人生、命運。”
// “造園”殊難,砥礪文學追求 //
造園難,造就名園難上加難,留到今天的哪個沒有幾經(jīng)修繕?姚琦的園林小說創(chuàng)作過程亦若,總是反復修改,以期形神兼?zhèn)洹⑻搶嵒パa。“我這類小說中的‘園林’,是建立在諸多江南園林基礎(chǔ)上的藝術(shù)想象和虛構(gòu)。”他列舉作品加以闡釋,“小說《園林人生》用的是園林各種構(gòu)景手法;《窗含西嶺》能看出典型的園林窗景;《屋癡》借喻園林中的亭榭廊軒;《異色》突出園林用光影色彩造景;《野種》托園林花木說話,且有出處可考——園林植物配置極講究點位和種類,但蘇州拙政園聽雨軒卻有棵樹生命力極強、長得特別大,與典雅庭院似乎不太般配,這樹種竟是隨風飄來,行內(nèi)人稱其為‘野種’。好多人讀《野種》覺出好玩,不知我心中的悲痛。”
2021年,姚琦的園林小說集選新編為一冊《北碑》,篇首同名小說發(fā)表于上世紀90年代初,原名《殘碑》,故事背景是園林中的名碑從被砸碎到修復,故事主體為主人公石匠老貴的人生遭際和身上的文化源流。這一作品尤其處處不離園林。譬如,小說有十八節(jié)對應(yīng)碑裂成十八塊;使用字詞無冷僻,描摹出細節(jié)卻如園林山石嶙峋、花木爭艷。行文上半文半白,揉入京片子和江南民間白話,還有唐傳奇、宋話本、志怪小說、筆記小說、現(xiàn)代主義小說、西方魔幻現(xiàn)實主義的影子。“小說反映了我的文學追求,尋找一種有園林感覺、表達園林精神的東西,再從這種感覺出發(fā),描繪園林給人生留下的痕跡,應(yīng)知園林的曲折與人類命運的曲折有共通之處。”姚琦如是說。
// “游園”到老,明月清風相伴 //
“我在鹽城插隊時,師從李有干先生,老師屢屢告誡我要擺脫創(chuàng)作時心境上的內(nèi)傾。”姚琦雖已年近八旬,仍常常反思作品的“局限性”,認為其中一些人物身上抿著他的氣息、過著他的生活……近年來,整個文藝界更青睞創(chuàng)作個性、品味審美意義,這種“局限性”反得到重新審視,“讀了姚琦的園林小說,我很感動”“需要重新認識姚琦”……
“無錫的文化、文學事業(yè)發(fā)展現(xiàn)在趕上了好時候,無錫作家特別是中青年作家在江蘇省內(nèi)外風生水起、聲譽日上,這是令人欣喜、鼓舞的。”姚琦以《牡丹亭》中杜麗娘所見“好一座大花園”來形容文學與青春夢想的碰撞,“文學的希望、未來屬于年輕人。”
談到個人未來的創(chuàng)作,姚琦表述了兩層意思:一是尊重自然規(guī)律,人老了很多事情應(yīng)當看淡,二是想法依然有,那就還可以走在路上。蘇軾詞作《點絳唇》有云“與誰同坐,明月清風我”,他則在“園林”中相伴明月清風,候著文學同道和讀者一同“游園”。
。ㄍ韴笥浾 何白/文 李霖/攝)
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新江南網(wǎng)無關(guān)。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nèi)容未經(jīng)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nèi)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guān)內(nèi)容,新江南網(wǎng)號系信息發(fā)布平臺,新江南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wù)。如有侵權(quán)請出示權(quán)屬憑證聯(lián)系管理員(yin040310@sina.com)刪除!
閱讀推薦
新聞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