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來臨,銀河漸顯,牛郎和織女的傳說讓月色增添了幾分浪漫。
8月28日晚,農(nóng)歷七月初六,錢塘江畔浦沿漁碼頭旁,一塊大草坪上,架起了兩臺天文望遠鏡。幾十個大人和小孩排著隊,輪流觀測著望遠鏡中的月相。
記者 楊云寒 攝
這是杭州市濱江區(qū)浦沿街道六和社區(qū)組織的一場觀星賞月課,來聽課的人不少。整節(jié)課干貨滿滿。課后不少居民發(fā)來反饋,都說很有收獲,還學到了很多新知識。
潮新聞記者也來旁聽。
給大家上課的是一位資深的天文愛好者——他叫鄒小斌,杭州市北塘河小學的科學老師。
這一課,主題是觀測月亮
這是鄒老師時隔半個月第二次來六和社區(qū)上課。
上一次過來,他也在同一個位置,帶大家一起看星星。回憶起來,那天來的人也不少,前前后后加起來,七八十人,氛圍特別好。
為何選擇來這里上課?鄒老師說,社區(qū)比較支持,而且附近的浦沿漁碼頭剛好有適合天文觀測的場地,“草坪很開闊,緊挨著錢塘江,江對面就是六和塔,視野很好,周圍的燈光少,對觀測的影響也小!
實習生 吳香鈺 攝
今年8月,社區(qū)舉行了天文系列活動,邀請鄒老師給居民主講。上課的日子要看天氣,什么時候適合觀測天體,什么時候上課。
剛好最近天氣不錯,日子湊巧被定在七夕的前一天。
這節(jié)課的主題,鄒老師打算帶大家看月亮,“看別的天體,要等到后半夜才能看到。月亮晚上七八點就有,時間上剛好,也適合剛?cè)腴T的初學者!
而且,最近的月相是上弦月,光芒沒有滿月的時候明亮,觀測起來也更加容易。
實習生 吳香鈺 攝
“除了講月亮,還要給大家講講星座的知識。”
說起來,鄒老師接觸天文,已經(jīng)16年了。
2009年,還是青年教師的他參加了一個針對科學老師的天文培訓,在安吉的天荒坪觀測天體,那一次,他第一次在天文望遠鏡里看見土星的光環(huán),完全被震撼到了,從此他對天文產(chǎn)生了濃厚興趣,“當時我還在博客上說,一定要帶我的學生來看看!
通過大量的自學,他成了“天文通”,還在學校里組了“天文社”,帶著孩子們一起研究天文。現(xiàn)在的他,有一串響亮的頭銜:中國天文學會會員、浙江省天文學會理事,也是全國中學生天文知識競賽優(yōu)秀指導老師。
希望每場“月下之約”,都能讓更多人愛上星辰大海
課程分為上下半場。
上半場在社區(qū)文化家園的教室里開講座,結(jié)合古詩詞講月相變化的特點,以及月亮表面的地形地貌特征,下半場是實踐,來到錢塘江邊,辨認星座、觀測月相。
課程6點半開始,但6點不到,人就陸陸續(xù)續(xù)來了,很快臺下便坐滿。
記者 楊云寒 攝
周大伯早早帶著兩個孫輩到了。兩個小姑娘,一個7歲,一個9歲,對天文的興趣不小,“我也是今天剛看到,小孩子很想來,就給她們報了名!敝艽蟛f。
9歲的兮兮下半年三年級,學校的科學課老師也給她講過月亮的知識,知道月亮有很多形態(tài),也知道新月、滿月、上弦月和下弦月的區(qū)別,這次過來,目標很明確,就是想看看望遠鏡里被放大的月亮,“希望能找到月亮上面的環(huán)形山。”
9歲的可樂跟著外婆來,她也想圓一圓觀星的“夢想”。
“主要是以前孩子外公給她買過一個天文望遠鏡,但她不怎么會操作,這次看到社區(qū)有活動,就吵著要報名,我就帶過來了。”外婆說。
陳女士也帶了兩個兒子過來,“兩個孩子很喜歡看星星,對天文都很感興趣,但用望遠鏡還是第一次,就想帶他們來過一把癮。”
鄒老師在介紹星座 記者 楊云寒 攝
來聽課的除了小孩子,還有“大孩子”。
60多歲的王阿姨是自己來的。她說,以前從沒接觸過天文學,就是想來了解一下,“記得小時候,晚上一抬頭就可以看到天上的星星,現(xiàn)在過來,聽鄒老師講這些天文知識,就像回到了年輕時!
兩小時的課,一晃而過。不少居民意猶未盡,還問鄒老師下次課的時間。
鄒老師說,后面要根據(jù)天氣情況安排,如果可以,下節(jié)課打算放在9月份,歡迎大家再來。
他還說,希望每一場“月下之約”,都能幫大家打開一扇新的大門,讓更多的人愛上星辰大海。
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新江南網(wǎng)無關。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nèi)容未經(jīng)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nèi)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nèi)容,新江南網(wǎng)號系信息發(fā)布平臺,新江南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如有侵權請出示權屬憑證聯(lián)系管理員(yin040310@sina.com)刪除!
閱讀推薦
新聞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