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遠道而來的紅嘴鷗再次成為無錫冬季頂流。這周無錫天氣轉(zhuǎn)涼,銀杏、紅楓這些深秋的信號迅速加載完畢,除了來太湖邊邂逅一場“鷗遇”,十八灣公路這條連接山湖的絕美環(huán)島線,也正在展開斑斕的畫卷。
大咧嘴大橋 (張軼倫 攝)
路線1:看“海”的顏色
時間已經(jīng)來到11月下旬,本周無錫的氣溫終于有了秋冬的感覺。秋天的太湖水“不肥不瘦”,再加上此時太陽高度變低,陽光照射到水面更加柔和溫暖,剛好適合出發(fā)看“海”。社交媒體上的打卡地洱海同款“網(wǎng)紅S彎”,在十八灣環(huán)山東路陳惠山附近也能拍到同款。
剛剛改造完成的十里明珠堤,已經(jīng)吸引到許多市民、游客前來打卡。整條景觀分為連山噴雪、碧波煙云、碧玉螺岸、千波觀海四個主題。曾斬獲“設(shè)計界奧斯卡”美國繆斯設(shè)計獎的太湖隧道風塔“碧玉螺”,十里明珠堤就是它的最佳打卡區(qū)域。在這里,我們能看到唐伯虎的詩作《題畫》“太湖西岸景蕭疏,竹外山旋碧玉螺”,直接就呈現(xiàn)在我們眼前。改造后,慢行觀湖的人行道進一步拓寬,沿途也新增了更多停車位、功能不同的公共座椅、“騎行友好”裝置。因此,無論是想在這散步、騎行、自駕,還是想停下來拍一張山水陽光大片,十里明珠堤通通可以滿足!
路線2:觸摸陽光的形狀
作為十八灣風景帶的第一灣,俯瞰大咧嘴大橋,它就像個置身于湖光山色中咧嘴大笑的卡通人。趕在太陽落山之前,從閭江(闔閭城)站坐上往姚灣方向的公交車,當汽車駛過大咧嘴大橋時,乘客的右手邊就是觀賞湖景的最佳視角。落日時分的光影灑在水面,陽光就是波浪的形狀。
大咧嘴大橋 (張軼倫 攝)
銀杏樹作為我國最古老的樹種之一,生命力相當頑強。據(jù)資料分析,或許是因為今年無錫夏天炎熱干燥的氣候,今年十八灣公路沿途的銀杏樹葉都帶著點焦邊,在環(huán)山東路桃塢段,被列為無錫市“第一號古樹”的古銀杏也正在慢慢變色,不久后,陽光的形狀就能在銀杏葉上觸摸得到。相傳該樹植于南宋,原為兩株同栽,后逐年壯大融為一體,距今800余年。雖然今年這株銀杏枝葉不及往年繁茂,但26米的樹高、8.5米的胸圍,依然在訴說著秋冬季節(jié)美的故事。
秋日宜登高,十八灣公路附近的冠嶂古道6000米小環(huán)線“新手友好”。當陽光好、視野遠的時候,在山頂能遠眺到靈山大佛,下山路上還會經(jīng)過一條彩虹步道。
路線3:品嘗“美拉德”的香氣
從閭江(闔閭城)站坐公交到華藏站,下車點剛好靠近十八灣濕地公園燒烤露營區(qū),是時候用烤肉犒勞自己了!美拉德是指牛排、烤肉、蛋撻、面包等食物,經(jīng)過加熱處理后誘人的色澤。雖然美拉德色系是去年的流行色,但是香噴噴冒熱氣的食物永不過時。濕地公園附近有許多游客,帶著自家“毛孩子”來這里露營,交到了許多新朋友。
十里明珠堤騎行可看到碧玉螺 (張軼倫 攝)
飯后,在十八灣濕地公園散步,又是一場實地教學的自然課。記者近期實地探訪時,水邊的水杉林已呈現(xiàn)出淡淡的漸變色,等到穿毛衣和棉服的時候,就能看到一片紅紅火火的美景。
(孫妍雯/文 周雨若/制圖)
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新江南網(wǎng)無關(guān)。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nèi)容未經(jīng)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nèi)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guān)內(nèi)容,新江南網(wǎng)號系信息發(fā)布平臺,新江南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如有侵權(quán)請出示權(quán)屬憑證聯(lián)系管理員(yin040310@sina.com)刪除!
閱讀推薦
新聞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