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報紙的兩代回響
杭州日報訊 1945年8月15日,宣告“日本投降矣!”的《大公報》出街,被民眾搶購一空。大家爭相閱讀,奔走相告——這是中國人等待了太久、為之浴血奮斗多年的喜訊。
“這份報紙,我舅舅收藏了40年,在我手里又是40年!80年后的夏天,樓時偉攤開這份珍藏了大半輩子的《大公報》,感慨萬千!斑@樣一份輕若蟬翼的老報紙,背后的歷史太厚重了。”
在抗日戰(zhàn)爭時期,報紙是傳遞戰(zhàn)爭信息、宣傳抗日救亡思想、激發(fā)民眾愛國熱情的重要媒介。80年過去了,烽火淬煉,鉛字未冷,這份《大公報》所承載的紅色記憶依舊讓人熱血沸騰。
舅舅從報童手中“搶”到了《大公報》
今年7月7日,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紀念館恢復開放,推出《為了民族解放與世界和平——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80周年主題展覽》。3237件展出文物中,就有一張來自南京民間抗戰(zhàn)博物館的《大公報》“日本投降矣!”原件。
樓時偉手中的這份《大公報》,則是舅舅沈培鑫壓箱底40年的“寶貝”。
“40年前的一天,我去上海舅舅家做客。他從房間里取出一只斑駁的皮箱,又從箱底的一堆物件中翻出了一張泛黃、發(fā)脆的老報紙!睒菚r偉沒想到,舅舅竟一直收藏著這張日本投降當天的《大公報》。
當年,抗戰(zhàn)全面爆發(fā)后,沈培鑫就讀的上海立信會計?茖W校(現為上海立信會計金融學院)遷至重慶北碚辦學。據他回憶,日本投降的當天,北碚滿街飛奔著報童,手拿一大疊剛剛出版的報紙邊跑邊喊:“看報看報,日本今天投降啦!”
時隔近半個世紀,舅舅仍清楚地記得,他一下從報童手中“搶”到了5份《大公報》,奔跑著回學校分送給同學,與大家共享這份揚眉吐氣的喜悅。
舅舅自己留存了一份報紙,小心翼翼地折疊好珍藏起來,40年來一直存放在箱底。當得知樓時偉有收集老報紙的愛好,舅舅才鄭重地把這份意義非凡的《大公報》交由他收藏。
四十又四十。這份“傳家寶”在舅舅的箱底珍藏了40年,傳到樓時偉手中又是40年。如今,這張《大公報》的原件在市面上非常珍稀,大部分都是后來的影印件。
這樣的巨型字號,在中國報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大公報》“日本投降矣!”的主標題,用了超大號的五個鉛字,后面跟著“答復四國接受規(guī)定條款,今晨七時四國首都同時正式宣布”,占據了六分之一版面,赫然入目,振聾發(fā)聵。這樣的巨型字號,在中國報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樓時偉在報社工作23年,也未曾見過!拔以屯绿接,鉛字都沒有這么大的字號,會不會是刻字師傅用木頭一個個刻出來的呢?”
后經查證,當年,《大公報》總編輯王蕓生提前籌劃抗戰(zhàn)勝利日的版面設計,親自到排字房,與刻字師傅崔永超研究字號、字體。于是,才有了五個八欄高字號的大字,個個重逾千鈞!坝绕涫亲詈蟮囊粋‘矣’字,奇崛深長。 睒菚r偉感慨道。
作為老報人,樓時偉可以想象,80年前日本投降當天的《大公報》編輯部有多群情激昂,更有多熱火朝天!跋M贻p一代記住這段沉甸甸的歷史,明白現在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
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新江南網無關。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新江南網號系信息發(fā)布平臺,新江南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如有侵權請出示權屬憑證聯系管理員(yin040310@sina.com)刪除!
閱讀推薦
新聞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