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江蘇網訊 近日,江蘇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在貴州惠水縣開展了一場豐富多彩、意義深遠的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活動,以“匠心筑夢 砥礪‘黔’行”為主題,在促進民族團結、傳承非遺文化、關愛困難群體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果。
活動中,“石榴籽少年行——到我的家鄉(xiāng)去”系列之江蘇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專場成功舉行。該!按髮W生暑期社會實踐基地”在崗度鎮(zhèn)揭牌,為學生實踐活動的長期開展奠定了堅實基礎。隊員們通過深情的詩朗誦,抒發(fā)了民族團結和愛國的深厚情感,讓民族團結的理念深入人心。
關愛留守兒童是此次實踐活動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隊員們不僅教留守兒童制作機器人,激發(fā)他們的創(chuàng)新和動手能力,還在“惠彩童漫”幼兒園與小朋友們搭積木、做游戲,演繹紅色經典故事,引導小朋友們了解革命事跡,認識到學好普通話的重要性,并共同繪制出民族團結的美麗畫卷。在此期間,學院在惠水縣建立“同心教育實踐基地”,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和黨外代表人士培養(yǎng)搭建了全新平臺,為促進校地合作、協(xié)同發(fā)展邁出了重要一步。
7月8日,實踐團走進惠水縣好花紅村,在這個充滿民族文化底蘊的地方,隊員們參觀了廉潔文化長廊、楓香小院、中華布依第一堂屋和葉辛好花紅書院,感受著民族文化的獨特魅力。隊員們還采訪了有“苗家金鳳凰”之稱的中國著名女高音歌唱家羅秀英。羅奶奶講述了自己用《好花紅》等民族歌曲唱響全國的傳奇經歷,她的歌聲成為了民族間情感交流的橋梁。羅奶奶對大學生們的深情鼓勵,讓隊員們深受觸動,更加堅定了在民族團結之路上奮進的決心。
7月6日,實踐團前往惠水縣鴨絨鄉(xiāng)上田村,拜訪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楓香染技藝代表性傳承人趙維英老師,親身參與楓香染制作的全過程,從選材到漂洗,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讓隊員們深切感受到非遺文化的深厚歷史底蘊和民族情感。此外,隊員們還通過參觀貴州省的多家博物館,領略了地方、民族文化及自然造化的魅力,極大地提升了自身的人文素質。實踐團還回訪了2019級畢業(yè)生陳利飛,他在當地云巖區(qū)消防站就業(yè),擔當“火焰藍”,用實際行動詮釋了責任與擔當。團隊走訪惠水縣關工委,與副主任顏川共同探討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民族團結教育的方式以及加強校地合作促進民族團結進步事業(yè)發(fā)展等重要議題。
不僅如此,實踐團還走進惠水縣擺金鎮(zhèn)養(yǎng)老院,發(fā)揮專業(yè)優(yōu)勢,把機電知識轉化為通俗易懂的語言,為老人們上了一堂生動實用的“用電安全”課,用實際行動傳遞溫暖,展現了當代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江蘇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的此次暑期社會實踐活動,不僅讓學生們在實踐中增長了見識、鍛煉了能力,更在促進民族團結、傳承民族文化、關愛社會群體等方面發(fā)揮了積極作用,用實際行動譜寫了當代青年的精彩篇章。(保鈺 王棪)
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新江南網無關。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新江南網號系信息發(fā)布平臺,新江南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如有侵權請出示權屬憑證聯(lián)系管理員(yin040310@sina.com)刪除!
閱讀推薦
新聞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