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是國際志愿者日。記者從無錫市委社會工作部了解到,截至目前,全市志愿者人數(shù)為199.5萬余人,比去年增長了2.2萬余人。越來越多的無錫市民加入到志愿者這個大家庭中。
一個人帶動一支隊伍
“叔叔阿姨,我來幫你們掃地!”在惠山區(qū)玉祁社區(qū)組織的便民服務集市上,16歲的邵欣悅正幫著志愿者們搬椅子、掃地,做著力所能及的服務。從小學二年級就開始跟著父親做志愿服務的她雖然年紀小,但做志愿服務的時間可一點不比大人們少。“2016年9月無錫青年公益節(jié)志愿服務”“2017年3月無錫火車站志愿服務”“2024年1月南禪寺獻血屋志愿服務”……在其父邵洪強的相冊里,記錄著女兒跟自己一起做志愿服務的許多溫情瞬間。
在志愿服務的過程中,邵欣悅也面臨過一些困難和挑戰(zhàn)。在無錫火車站經(jīng)常遇到外籍友人需要幫助,當時的她年齡尚小,英語詞匯量也不夠,沒有辦法與他們交流。這在她心里種下好好學英語的種子,在之后的求學階段,她不光課上認真聽講,還在課后努力背單詞。“現(xiàn)在她不光擔任著班級的英語課代表,也能在必要時用英語給有需要的人提供幫助了。”談論起自己女兒跟著自己做志愿者的成長經(jīng)歷,邵洪強的臉上滿是笑容。
采訪中記者發(fā)現(xiàn),志愿者的愛心行動不光影響著家人朋友,還會帶動更多身邊人投身到志愿服務中來。“一開始是我和舞蹈隊的小姐妹商量著做起來,沒想到現(xiàn)在有越來越多的人支持我們這個‘愛心洗衣坊’,給我們捐了空調(diào)等設備。現(xiàn)在社區(qū)工作人員還準備給我們加烘干機呢!”在惠山區(qū)堰橋街道新惠社區(qū)有一支由低齡老人組成、幫助高齡老人洗衣的愛心志愿服務隊。隊長吉靜華今年61歲,她的這支志愿者隊伍自2016年7月運營以來,每周開展上門服務,已累計清洗衣被15000余件,參與志愿者600余人次,固定隊員人均服務時長達800小時,服務老人2000余人次。
志愿者禮遇激勵更多人
做志愿者什么時候最開心?在志愿者孫小青的朋友圈中記錄了這樣一個暖心小故事:經(jīng)常在江溪護理院做志愿服務的孫小青有時會面對一些身體機能喪失的高齡老人,幫助他們理發(fā)、修腳。一天,當護工給老人們送來酸奶時,一位高齡老奶奶拿著杯子就是不喝。正在大家疑惑的時候,只見已經(jīng)喪失語言表達能力的她對著孫小青比劃了好幾下,最終努力伸手將自己的這份酸奶送給了她。“當時心里一下子就好暖好暖!”孫小青表示,很多她幫助過的老人雖然因為身體的各種原因有時不能很流暢地表達出自己的想法,但他們總會用很樸素的肢體語言和眼神來表示感謝,這一刻仿佛是“贈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具象化。
“道德模范、身邊好人”免費體檢活動、DIY手作活動、暖心座談會……除了幫助別人所獲得的溫暖快樂,記者了解到,在無錫有不少不同形式的“志愿者禮遇”,既回饋志愿者的辛勤付出,也激勵更多市民加入志愿者這個溫暖的大家庭。“我們預備冬至的時候邀請志愿者們一起來做做手工、聊聊天!”在高新區(qū)(新吳區(qū))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工作人員正預備著今年年底的“志愿者禮遇”活動。中心工作人員魏秀羽介紹,每年禮遇活動的主題、形式都會有所不同,今年會在冬至邀請志愿者們一起手工DIY餃子形狀的香薰蠟燭,感謝他們一年來的辛勤付出。
。/文 受訪者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