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聞訊 一只破了的碗,一把掉了壺帽的紫砂壺,為何會讓他們費盡心思尋找鋦瓷師?老人的胡子長了,心心念念想找一個老底子的修面師,家人跑遍大半個杭州找不到一個實惠的……
節(jié)奏飛快的現在,依然有一群“念舊”的人。
有的人一樣老物件用了大半輩子也不愿意輕易丟棄,有的人“倔強”地守著一門老手藝慢慢老去。
老物件會破,會修的人卻越來越難找……
連續(xù)兩天,潮新聞錢江晚報記者幫接到了讀者朱女士和陳女士的求助,她們想要記者幫忙尋找的是同一樣東西——散落民間的老手藝。
“舊物修繕,看起來有點小題大作,但其實修復的并不只是一個老物件,是留住的一段時光和記憶,情感和寄托。”陳女士說得很懇切,家中的一把紫砂壺比她年紀還大:“是和我們一家呆了快50年的紫砂壺,不名貴,也不值錢,但對我來說它很特殊,能不能請你們幫忙找到人修好它!
兩把破了的紫砂壺,是一家人的光陰故事
陳女士想要修復的兩把紫砂壺,一把是父親的,一把是她自己的,破的地方都是壺蓋區(qū)域。
陳女士父親用了半輩子的紫砂壺。受訪者供圖
“這把紫砂壺陪伴了父親大半輩子,前幾天壺蓋不小心磕斷了,老人著急了好幾天!标惻空f,父親今年82歲,這把紫砂壺大概是父親40多年前買的,幾乎陪伴了他大半輩子。
當年為了買這把壺,差不多花了陳爺爺一個月的工資:“那時一個月工資大概50塊,我記得很清楚,我爸買回來,還挨了我媽一頓罵。”
“壺破了,那就換一個!边@大概是大多數人的第一反應,但對于老人而言,這把壺的意義遠比用它來喝茶更大。
如今,老人早已記不清楚為什么要買這把壺,但用不上壺的日子,老人卻很不自在。
“我覺得這把壺,對我爸爸來說,就像是一直伴在左右的老友。手捧著壺,那些年輕時的回憶,就像茶香那樣,在記憶里氤氳開來。可能也是另一種意義上的傳家寶吧!
父親破了的紫砂壺,讓陳女士想起家里另一把紫砂壺。
陳女士家的另一把紫砂壺。受訪者供圖
“這把壺已經破了有些時日了,是我結婚的時候,我愛人買的!标惻扛锌,這一晃就快30年了。
如今,陳女士的兒子都是研究生了。
巧的是,陳女士的這把紫砂壺破的也是壺蓋!耙灿洸坏檬巧稌r候破的,只記得是被兒子不小心碰了下,蓋子摔成了兩半!彼f,想著是結婚時買的,就一直留著,“大概也是一種情結吧!
陳女士想把兩把壺都修好!袄系鬃蛹依锏奶麓杀⑼肫屏,不就是能修就修嘛!彼f,也許如今修壺的代價比買一把更大,但修的過程和心境很有意義。
這幾天,陳女士費了心思在網上找了會修紫砂壺的手藝人,要找一個投緣、合適的還是“挺難”:“就拜托記者了,能否幫我問問杭州哪里可以修!
越來越少的修面服務,老人們卻總是記著
同樣要找老底子手藝人的,還有朱女士。
“我想找一個帶修面服務的理發(fā)店!彼f。
朱女士的父親今年80歲,一個人住在西湖區(qū)的馬塍路上。
前陣子,朱女士發(fā)現,父親的胡須有一段時間沒有打理,白胡子又長又亂。
父親電動剃須刀不會用,接連買了3把,老人連怎么充電都學不會。而手動剃須刀,老人也常常忘記更換剃須刀刀片,胡子總是刮不干凈。
“老底子小區(qū)邊的理發(fā)店,理完發(fā)還會幫忙刮胡子,修一下面,F在好像找不到這樣的理發(fā)店了!敝炫空f,小區(qū)邊高檔理發(fā)店一家家開,老人們卻不太敢走進去。
朱女士在網上搜了不少“修面”服務,跳出來的都是在下沙、蕭山、余杭這些地方,離得太遠了,過去不方便!俺菂^(qū)里采荷路上有一家,我?guī)О职秩ンw驗了,就是有點貴!彼f,修面是店里的一項服務,要先搓背、做面部按摩,最后才修面,服務質量是不錯,一整套服務下來要138元。
“父親一聽這個價錢,肉痛到不行!敝炫空f,老人想要的還是那種家門口的小理發(fā)店,花上不到20塊錢,可以剪個頭,還能刮個胡子修個容,更重要的是,能坐著跟同齡老人聊聊天。
看似不起眼的手藝人,填補著心底的珍貴
修碗修紫砂壺的鋦瓷師,網上一搜還是能找到一些。
前段時間,杭州徐女士就通過網絡找了一位鋦瓷師,花了好幾百修好了一個碗,一個用了好幾十年的碗。
“這碗破掉的時候,我難過了很久!毙炫空f,碗是過世的外婆留給她的:“就是很普通的一只白瓷印花碗,可這碗就像外婆一樣,陪著我長大,看到它我總會想起外婆,一個可以為我遮風擋雨的外婆,一個你想要什么都想盡辦法無條件滿足你的外婆!
手藝人修好的不僅是一個碗,更是心底里最珍貴的記憶。
手藝人刮干凈的也不只是老人漸長的胡須,更是守護了一種老底子親切的社交模式。
時代在變,那些曾經大家習以為常的老手藝,卻變得越來越不起眼。
它們還在嗎?它們會被時代淘汰嗎?
或許會,又或許不會,大概總會有人尋尋覓覓找過來,找他們恢復一件舊物。
就像我們這次想發(fā)起的特別策劃一樣。
“記者幫國慶特別策劃——看見身邊閃亮的手藝人”想把這些手藝人找出來,告訴大家,有需要時可以找他們,也聽聽他們幾十年守著一家小店,守著一門手藝背后的酸甜苦辣。
鋦瓷師,綁棕綁的,做篾席的、修手表的、修復字畫的、修面的、彈棉花的、做子孫桶的…… 你們都在哪里呢?
被修復的一個碗、等待提取的一張棕綁、享受一次妥帖的修面服務,真正的生活智慧和沉淀,也許都能通過這一次尋找找到答案。
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新江南網無關。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新江南網號系信息發(fā)布平臺,新江南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如有侵權請出示權屬憑證聯系管理員(yin040310@sina.com)刪除!
閱讀推薦
新聞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