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價一部電影是否優(yōu)秀,不能只看票房,評價電影市場是否成熟,也同樣如此。2024年的中國電影市場,類型的豐富程度遠超以往,呈現(xiàn)出百花齊放、各有所需的熱鬧景象。
春節(jié)假期,不妨宅家重溫那些沒有看過的好電影,在不同類型的影片中尋找心有靈犀的美妙體驗,享受光影的獨特魅力。
《好東西》
《墜落的審判》
《愛情神話》討論了中年人的愛情觀之后,《好東西》則將視線聚焦到不同年齡段的女性,對愛情與家庭的看法。
從多年前李心潔、劉若英、張艾嘉主演的《20,30,40》開始,中國電影市場從不缺乏此類題材,《好東西》之所以深受好評,在于它還原了當下都市女性的真實樣貌,導演兼編劇的精妙臺詞串燒與劇情走向配合得恰到好處,讓人看得忍俊不禁。
《墜落的審判》思考的議題更為深刻,在一位成功的女性作家受到謀殺丈夫的指控后,她在自證清白的同時,要將夫妻兩人生活中的種種困境、掙扎赤裸裸地展現(xiàn)在法庭上,接受詰問與審判。影片的最后,女主被宣判無罪,但真相是否如此,導演沒有給出答案。在這個開放式結局的背后,是每個人對兩性議題的不同見解。
《永不消逝的電波》
《只此青綠》
將一票難求的熱門舞劇搬上大銀幕,是一種怎樣的視覺體驗?以記者的親身體驗來看——很爽。
畢竟常規(guī)看演出很難看清演員的面部表情,以及表演的重點,而這一切,在舞劇電影里都不是問題。
這兩部舞劇電影都不是簡單架幾部攝像機就能拍好的,而是做了技術升級,通過后期制作實現(xiàn)了舞臺上無法達到的效果,比如類似《黑客帝國》風格的“密碼雨”等。此外,在劇情上也做了重新設置,更符合電影的藝術表達。
《年少日記》
《白日之下》
去年的香港電影,大成本制作的電影沒激起很大反響,小成本電影卻讓人意外。
《年少日記》關注的是家庭教育,《白日之下》聚焦的是養(yǎng)老院的話題!耙焕弦恍 ,很容易引起社會關注與思考。加之香港電影一貫的城市主題,用扎實的劇情,生活化的鏡頭語言,讓人有一種代入感。
此類社會話題電影通常容易陷入過度渲染、煽情的誤區(qū),在這兩部電影中,表達卻很克制。如同中國畫的“留白”,影片通過“意猶未盡”的手法,給觀眾提供了想象與思考的空間。
《破·地獄》
《姥姥的外孫》
告別時的悲傷難過是人之常情,電影院里的“告別”給我們提供了另一種視角。近年來,此類話題的電影越來越多。
這兩部電影的發(fā)生地很有意思,一個發(fā)生在多元文化融合的香港,展現(xiàn)了不同文化、世代面臨“告別”的抉擇。黃子華從“婚慶司儀”轉崗“葬禮策劃”,這種設定就自帶傳統(tǒng)港片的無厘頭風格。另一個故事則發(fā)生在泰國,并有廣東潮州移民的歷史背景,如此一來,觀念的沖突對撞與和解更有看頭。
雖然說的是告別,但兩部電影的基調并不悲涼,它們巧妙地用喜劇消解了悲傷,用溫情融化了代溝,讓你在歡笑之余,又觸動了內心最柔軟的地方。
《異人之下》
《從二十一世紀安全撤離》
盡管在票房上,它們都不算成功,口碑的兩極化也很明顯,但還是因其“獨特性”引人關注。
這兩部電影有一種以往國產(chǎn)影片很少表達的內容,十分無厘頭,十分“二次元”。影片不長,但“包袱”卻很密,接二連三,讓人應接不暇。
電影市場的主流觀眾是年輕群體。當下,“00后”乃至“10后”都已成為主力觀眾,他們究竟喜歡什么?這兩部電影提供了“解題思路”。
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新江南網(wǎng)無關。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jīng)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新江南網(wǎng)號系信息發(fā)布平臺,新江南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如有侵權請出示權屬憑證聯(lián)系管理員(yin040310@sina.com)刪除!
閱讀推薦
新聞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