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肺癌一直是威脅人類健康的第一大殺手,不過,隨著檢查和治療手段的不斷進步,肺癌患者的生存時間顯著延長,特別是在癌癥早期發(fā)現時的精準診斷,更是有效治療的前提。
目前,支氣管鏡檢查仍舊是獲得肺癌病理診斷的重要方法之一。常規(guī)支氣管鏡下黏膜活檢、刷檢、肺泡灌洗細胞學可以滿足大部分臨床診斷,但是對于部分外壓性病變、黏膜下病變以及縱隔性病變,經支氣管針吸活檢術(TBNA)較常規(guī)方法更具診斷優(yōu)勢,尤其是EBUS-TBNA(支氣管內超聲引導下經支氣管壁針吸活檢術)新技術的開展,對復雜部位的穿刺有了更好的手段,讓經支氣管壁穿刺活檢不再盲目,是一種安全性高、診斷率高的氣管鏡活檢新技術。
當然,其檢測的結果是否精準、操作是否安全,很考驗臨床醫(yī)生的技術水平。
60歲男子疑似肺癌
多家醫(yī)院無法給出準確診斷
2024年年底,60歲的王大伯(化名)因為“反復咳嗽、喘累,呼吸困難”到附近醫(yī)院就診,經一系列檢查醫(yī)生認為,王大伯縱隔有包塊。這包塊到底是什么呢?由于醫(yī)療條件有限,醫(yī)生建議王大伯到其他醫(yī)院進行診斷。
之后,王大伯在家人的陪同下到了幾家醫(yī)院就診,但檢查均未能給出明確診斷,原因之一就是縱隔處的結構錯綜復雜,普通支氣管鏡難以觸及,另外,王大伯身體比較虛弱,麻醉也很難耐受。
經過多方打聽,王大伯慕名來到浙江省人民醫(yī)院呼吸內科鄔盛昌副主任醫(yī)師處就診,希望能取到準確的病理,以便精準治療。
如何能在位置隱秘的縱隔內取得足量標本的同時,又能夠做到創(chuàng)傷小、花費少呢?鄔盛昌表示,可采用EBUS-TBNA技術,在氣道內利用超聲引導實時穿刺。他介紹,EBUS-TBNA是將超聲探頭安裝于支氣管鏡前端,在超聲引導下使用專用的吸引活檢針進行實時超聲下經支氣管針吸活檢。支氣管內超聲通過提供實時的、氣道周圍的圖像,獲得傳統(tǒng)白光支氣管鏡單純直視下無法獲得的信息,借助搭載的電子凸陣掃描彩色能量多普勒,能夠提高對血管位置的辨別,從而降低血管誤穿。
“正因為該技術具有實時及多普勒圖像監(jiān)測等功能,使得操作定位更加精確,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對周圍正常組織的損傷,提高了穿刺的準確率及安全性。”目前,浙江省人民醫(yī)院已成功開展數百EBUS-TBNA活檢病例。
在和患者及家屬充分商議后,鄔盛昌在麻醉醫(yī)生的配合下,一次取到病灶組織,送檢結果顯示為小細胞癌。根據該診斷結果,王大伯在該院接受了針對性的肺癌治療。
增添一雙“透視眼”
提高病理獲取的安全和準確性
鄔盛昌表示,縱隔位于我們胸腔正中間左偏,上窄下寬,前短后長,解剖位置復雜且深,加上周圍又有心臟、血管、氣管等組織,因此縱隔病變取樣和診斷一直是臨床難題。在以往,診斷縱隔內疾。ㄈ缃Y節(jié)病、結核病、淋巴瘤、縱隔里的包塊/占位等)大多使用縱隔鏡或外科胸腔鏡活檢手術。隨著技術不斷進步,更為安全、微創(chuàng)的TBNA和EBUS-TBNA逐步取代傳統(tǒng)技術,廣泛應用于縱隔和肺門淋巴結異常的病理判斷。如今這項技術也在該院顯著提高了縱隔及肺門惡性疾病的診斷率。
“EBUS-TBNA新技術的開展,對復雜部位的穿刺有了更好的手段,讓經支氣管壁穿刺活檢不再盲目,是一種安全性高、診斷率高的氣管鏡活檢新技術。”他進一步解釋,超聲支氣管鏡(EBUS)是一種在支氣管鏡前端安裝超聲探頭的設備,這就好比給傳統(tǒng)的支氣管鏡增添了一雙“透視眼”,能定位支氣管外的病變如腫大的淋巴結及其他貼壁病灶,同時可幫助確認血管的位置!霸谶@兩者的基礎上,再結合吸引活檢針,就可在實時超聲引導下行經支氣管針吸活檢(TBNA),避開血管,從而提高了整個操作的準確性與安全性!
另外,浙江省人民醫(yī)院呼吸科目前常規(guī)開展快速床旁細胞學現場評估(Rapid On-Site Evaluation,ROSE)。即在支氣管鏡診斷過程中,通過現場取材標本的涂片、染色及細胞判讀,來判斷此次診斷取材有無成功。這相當于在氣管鏡操作過程同時,將初步的病理診斷進行了提前,使得支氣管鏡下的診斷陽性率大大提高。但這同時也對呼吸科醫(yī)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要很好地完成呼吸科自身的支氣管鏡操作,同時還需要具備病理細胞學醫(yī)生的基本素質。鄔盛昌介紹說,該項技術的開展使得該院本來就很高的肺部疾病的診斷率進一步提高,也減少了患者因實時診斷欠缺,重復做支氣管鏡的窘境。
因此,超聲支氣管鏡及快速床旁細胞學現場評估等一系列新技術的常規(guī)開展使得許多肺部病變進行透壁、實時、準確的診斷,為肺癌等各類呼吸系統(tǒng)疾病診斷助力。
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新江南網無關。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新江南網號系信息發(fā)布平臺,新江南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如有侵權請出示權屬憑證聯系管理員(yin040310@sina.com)刪除!
閱讀推薦
新聞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