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江南網歡迎你/www.yw1515.com/新江南網榮譽出品 |
杭州日報訊 蟬鳴撕扯著午后的寂靜,臨平區(qū)喬司街道戊寅公墓肅然矗立于灼灼烈日下。青石板鋪就的墓園小徑被雪松樹影切割得明暗交錯。暑氣蒸騰中,一位白發(fā)老者默立于墓碑前。他叫杭威鎮(zhèn),生于抗戰(zhàn)勝利那年,亦是戊寅公墓所在地——喬司“千人坑”遺址的志愿講解員。
他將80多年前那段血色歷史向來訪的學生們緩緩道來——
1938年2月17日,一隊中國愛國將士突襲喬司平家橋日軍據點,殲敵40余人。然而一個漏網的日軍炊事兵逃回筧橋日軍大本營報信。1938年2月18日8時許,日軍增兵包圍喬司,封鎖路口,放火燒房,制造了駭人聽聞的喬司大屠殺。此次大屠殺延續(xù)三日。屠刀之下,1360余名手無寸鐵的鄉(xiāng)親倒在血泊中,尸骸被棄于池塘;沖天烈焰吞噬了7000余間房舍,昔日繁華的喬司毀于一旦。
幸存者紛紛逃離,喬司在荒蕪中沉寂了3年之久。直至1941年,當地的民間醫(yī)生方壽僧貼出“復興喬司市集”的告示,流離的百姓才陸續(xù)歸來。
杭威鎮(zhèn)介紹說,當時方壽僧、李厚耕等4人捐資出力,在原汽車站廢墟上收斂遺骨,壘起一座六角形公墓。因1938年系農歷戊寅年,故取名“戊寅公墓”,民間也稱此為“千人坑”。
為銘記這段沉痛的歷史,2015年,臨平區(qū)投入專項資金實施“千人坑”綜合保護工程,對公墓、保慶橋、涼亭、“千人坑”等在原址上進行修繕保護。同時,相關部門還在公墓西側新建了“侵華日軍喬司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從而構成“一墓一亭一橋一坑一室”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近年來,喬司“千人坑”被列為省級文保單位、市黨員教育培訓基地、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等。
歷史的傷痕需要被銘記,而復興發(fā)展的腳步也從未停歇。如今,這片曾被鮮血浸染的土地已走過八十七載春秋,在歷史的陣痛中破土新生。
因喬司毗鄰杭州主城區(qū)的地理優(yōu)勢,加上在改革開放浪潮中主動承接產業(yè)轉移的舉措,自20世紀90年代起,大量小型服裝加工廠便如雨后春筍般在此創(chuàng)立。經過多年發(fā)展,這里已然成為“杭派女裝”核心腹地,吸引了大量外來人口在此奮斗安居,形成本地居民與外來建設者共同發(fā)展的生動局面。
2021年,為進一步推動產業(yè)升級與城鄉(xiāng)一體化發(fā)展,臨平開啟喬司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與生態(tài)修復工程。碎片化的工業(yè)用地與零散耕地被重構為都市田園“田立方·臨平未來農場”;通過“找尋查挖”等各類環(huán)境整治提升專項行動,打造生態(tài)循環(huán)水系,將黑臭河變?yōu)橛H水廊道;騰退“低散亂”企業(yè)、整治家庭作坊……這場“騰籠換鳥”的實踐,不僅為算力小鎮(zhèn)、藝尚小鎮(zhèn)等新經濟載體騰挪空間,更令“產城人”深度融合成為可能。
從慘痛記憶到繁榮振興,從荒蕪廢墟到時尚腹地,銘記與新生,在今日的喬司同生共存,成為其最深刻的城市印記。
新江南網歡迎你/www.yw1515.com/新江南網榮譽出品 |
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新江南網無關。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新江南網號系信息發(fā)布平臺,新江南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如有侵權請出示權屬憑證聯系管理員(yin040310@sina.com)刪除!
閱讀推薦
新聞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