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春三月,正值我們支邊45周年。幾位當年的知青勞模相聚,不見難忘,一見驚心!
當年那一頭濃密的青絲,如今是霜雪稀疏;當年那緊致陽光的臉龐,如今已溝壑縱橫;當年那清朗挺拔的身姿,如今已佝僂臃散。這時光究竟是何等無情幽靈?竟不露聲色地把青春揉捏成如此模樣!
此時,我們仿佛聽見了時光的呼嘯!自然時空看似亙古不變,實則片刻不息;聽似悄然無聲,實則驚濤駭浪。歷史長河的每一時段,時空與社會都交匯一波波浪潮,把萬眾卷入其中,人們不及思索便被推涌著一往無前。沒有人可以抵擋時代的大潮!也沒有人不被洶涌的潮水浸蝕磨損!
每一潮,都會卷起浪花,推向峰巔的水滴,便是那個時代的刻度;推上峰尖的人,便是那個時代的典范。知青大潮浪尖上的,便是那幾個全國知名的楷模。那位扎根原始邊寨的上海知青,我們曾佩服他躬身甘為山民孺子牛,后知他瞬間沉落、銷聲匿跡在歷史的深谷。如今見他,已然一位寧靜祥和帶著濃濃書卷氣的老人!我問:當年是出于同情之心,還是理想追求?他說:是回報,他們對我太好了,直到今天。
浪峰上的水滴,原本只是滄海一粟,只是被萬千水滴涌了上去。歷史的邏輯總是后浪蓋過前浪,尤在時代轉折時,前浪之花總被后浪無情粉碎而壓到谷底。而峰谷摔打、粉身碎骨的劇痛,只能由那一個個人獨立承受!從他的手機照片和淡淡回憶中得知,大潮碾過,我們曾熟識的知青典型,有的勞苦過度,早年夭折;有的出家,皈依佛門的清靜消磨昔日圍繞她的喧囂;有的完成了城市知識女性到農村老大媽的嬗變,還原成了樸實的凡人;有的鳳凰涅盤成了億萬富翁。真是推得多高落有多深!如此跌宕人生路,何不是那個時代的驅使與規(guī)制?真是順潮流則平,隨大流則安,弄潮兒多難!難怪曾國藩讀易經悟出“順應”的真諦。
大潮卷過,萬千知青如滄海滴水,沉落遼闊海域,昔日的激烈在瀚海中發(fā)出沉悶的回響,譜成一曲青春的挽歌。之后,人們各逢際遇、各行其道,任時空經緯把人們分隔天涯海角難以相見,生活重負讓人們無暇喧囂吶喊而埋頭務實。幾十年過去,曾整齊劃一的知青群體分道揚鑣,嘗盡人生甜酸苦辣,成敗迥異。
無論今天站在哪一個層面,知青生活都是永遠的情結。人在不同時空有不同視覺,不同際遇有不同感受,不同閱識有不同認知。浪尖俯瞰,谷底仰視,漩渦左顧右盼,真可謂“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如今有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走出廬山中。磨難無論以上山下鄉(xiāng)或別的形式出現,一樣既造就人,也毀滅人。你怨,實在也怨不了誰,那是一個時代的推涌,個人實在渺小而無奈!你悔,也只能悔自己扛不過磨難。唐僧取經一事,都要經九九八十一難,何況我們一生。
人可選擇道路,無法選擇時代。時代走向必有他的動因,走過了,無論必然偶然都是自然。短距離評說歷史及其人物,或各執(zhí)一端的論辯,實在是浪費光陰。百家爭鳴那么轟轟烈烈,是非還靠千年后的今人評說。但無可否定的是,知青生活讓我們知曉了中國天有多高地有多厚,那種匍匐大地誠實耕耘的特質滲透靈魂,成了我們登高望遠造就人生的基石。
我們這一代,生活在現實的物化空間,只會靠勞動創(chuàng)造生活。今人卻能在虛擬的網絡空間,靠意念創(chuàng)造財富,有形世界原本可以向無形空間無限延伸!羨今人陶醉在異彩紛呈的網絡世界尋求種種新奇,我們卻傾心于古樸無華的原始村落品味鄉(xiāng)愁懷想青春。如果說,知青生活深化了勤勞堅韌的民族性,讓改革的中國走得如此堅實;試想,如我們這代人能正常延續(xù)學業(yè)科學武裝,文明的中國或許走得更快更好!
渺小個人,短暫人生,載不動,歷史長河的得與失。眨眼間,16變成了60!兒時,盼快快長大,每一天都嫌長;青年時,盼快快成熟,每一年都嫌久;中年時,盼兒女快快成人,每一刻都覺勞累;壯年時,盼快快退休,每一分都覺難熬。如今重負釋然,萬事無憂,人卻老了!
老了方知,人生的每一時段原本都那么美好,我們怎把最美的生命狼吞虎咽匆匆耗過!留得老來酸楚地反芻咀嚼。
人多回憶,真是老了。正因老了,回望的人生路尤為清晰而深刻,不像年輕時,憧憬的人生路總是高遠而模糊。
人生行路,步步有痕就實,出淤不染就正,于人有益就樂,回首無憾就值!
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新江南網無關。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新江南網號系信息發(fā)布平臺,新江南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如有侵權請出示權屬憑證聯系管理員(yin040310@sina.com)刪除!
閱讀推薦
新聞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