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錫山區(qū)為40條河道“上保險”一年后成效初顯
33條河道已建成“美麗幸福河湖”
春日暖陽下,無錫市錫山區(qū)鵝湖鎮(zhèn)望虞河畔楊柳依依,碧波蕩漾,三五成群的市民或漫步棧道,或駐足拍照,享受著水清岸綠的春和景明。然而,就在幾年前,這里還是一條讓人避之不及的臭水溝。
改變,始于2024年3月,錫山區(qū)為包括望虞河在內的40條新市考河道投保“水質險”,這也是江蘇省首個簽約實施水質治理責任保險的地區(qū)。經過一年的實踐,“水質險”守護碧水清流、共建美麗家園成效初顯。截至目前,40條納入保險的河道中已建成“美麗幸福河湖”33條,水質穩(wěn)定達標率顯著提升。太湖入湖河流水質也得到明顯改善,過去一年,無錫13條主要入湖河流水質均達到Ⅲ類以上,其中有8條達到Ⅱ類。
“水質險”并非簡單的保險產品,而是“保險+風險管理服務”的創(chuàng)新模式,強化河道水質風險管理和快速治理。保險公司不僅提供風險保障,還聯合第三方專業(yè)機構提供水質風險跟蹤、管控措施建議等服務,有效應對了因管網損壞、污水偷排等情況造成的水質污染事故。
“過去河道治理主要靠政府投入,現在引入市場機制,通過保險杠桿作用,撬動更多社會力量參與,形成政府、企業(yè)、社會多元共治的格局。”錫山區(qū)水利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水質險”分為主險和附加險兩部分,主險對投保方因意外事故、自然災害導致水環(huán)境污染,造成第三者人身傷害或財產損失進行理賠;對突發(fā)的水環(huán)境污染事件需要應急處理的費用進行理賠,最高可賠償3000萬元。此外,40條河道在年度水質提升或達到Ⅲ類水時可獲“以獎代補”,即持續(xù)達標4個月以上,可分檔獲得一定金額的考評獎勵。
“水質險”的引入,不僅為河道治理提供了資金保障,更激發(fā)了基層治河護河的積極性。鵝湖鎮(zhèn)相關負責人表示,有了保險兜底,鎮(zhèn)里和村里在河道治理上更有底氣。過去一年,鎮(zhèn)里加大了對河道沿線排污口的排查整治力度,并積極推廣綠色生態(tài)養(yǎng)殖模式,從源頭上減少農業(yè)面源污染。
值得一提的是,錫山區(qū)還在望虞河錫山段21公里堤防及沿線水利工程設施上創(chuàng)新投保了“堤防險”,這也是“水利工程險”的首次試點,最高可賠付1.22億元。雙重保險機制,為河道水質和水利設施安全上了“雙保險”。(晚報記者 陶潔)
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新江南網無關。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新江南網號系信息發(fā)布平臺,新江南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如有侵權請出示權屬憑證聯系管理員(yin040310@sina.com)刪除!
閱讀推薦
新聞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