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遷網訊(記者 陳洪亮 王艷珅)2016年,我國開始實行“全面二孩”政策。今年9月,于2016年至2017年 “二孩潮”出生的孩子即將進入小學。
近期,多地發(fā)布2023年小學學位預警。據《中國新聞周刊》報道,在廣州,有上百所學校學位出現供給緊張。這樣的情況在濟南、長春、南昌、大連等地,甚至一些縣城也出現了。一些地方發(fā)出了最高級別的“紅色預警”。
宿遷是否面臨“二孩潮”入學的沖擊?我市教育部門是否已經做好充足準備?3月23日,記者對此進行了調查。
2016年、2017年,我市人口出生率波動不大
2015年10月,為應對人口老齡化,我國實施“全面二孩”政策。2016年1月1日起,新《人口與計劃生育法》正式施行,其中明確規(guī)定了“國家提倡一對夫妻生育兩個子女”,二孩新政策開始全面實施。
在“全面二孩”政策出臺的作用下,2016年、2017年我國迎來了一波“二孩潮”,在此期間出生的孩子將在2023年集中入學。統(tǒng)計顯示,2016年、2017年全國出生人口分別為1883萬人和1765萬人。這是進入21世紀以來,中國出生人口數最多的兩年。
記者從相關部門了解到,宿遷市2015年常住人口總數為492.38萬人,出生率為12.87‰,自然增長率為5.09‰。2016年常住人口總數為493.94萬人,出生率為14.12‰,自然增長率為7.29‰。2017年常住人口總數為496.46萬人,出生率為14.2‰,自然增長率為7.07‰。
綜合來看,和之前年份相比,“全面二孩”政策之后,宿遷市的人口出生率相對比較平穩(wěn),并沒有出現特別大的增長。2016年、2017年的新增出生人口,對今年小學學位的沖擊,并沒有廣州、濟南等城市那么大。
我市大力推進學校建設,建好“家門口的好學!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近年來,宿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教育、優(yōu)先發(fā)展教育,結合生源快速增長的新形勢,加大財政投入,統(tǒng)籌協(xié)調推進,大力實施宿遷市學校建設,全市教育資源緊張狀況得到有效緩解。
為了有效緩解因學齡人口不斷增長造成的學位緊張問題,2018年,市委、市政府科學謀劃全市及中心城區(qū)教育布局,制定了全市學校建設三年(2018—2020年)計劃,全市規(guī)劃建設學校83所(中小學48所、幼兒園35所,中心城區(qū)48所、三縣35所)。新建學校投入使用后,一方面解決了老城區(qū)學!皵D”的問題,有力破解了老城區(qū)人口密度大、學校布點少、規(guī)模大、班額大的問題。另一方面解決了新城區(qū)學校“缺”的問題,使各功能區(qū)均有合理的學校布點,基本滿足了市民就近入學的需求。
2022年,我市繼續(xù)加大學校建設力度,全年新改擴建學校24所,新增學位5.56萬個。同時,制定實施了中小學;A設施三年(2023—2025年)建設計劃,計劃新改擴建學校43所,增加學位8.87萬個。我市教育部門還加大教師補充力度,新招聘教師3999人,義務教育學校新增本科以上學歷教師2368人。
正是有了這些年我市在教育方面的大力投入,緊緊圍繞辦人民滿意教育目標,全力補短板、提質量、強師資、創(chuàng)特色,才讓宿遷有底氣,輕松應對新學年的新生入學工作。
不斷提升教學質量,宿遷教育有更高追求
在不斷新建擴建學校,增加學位的基礎上,宿遷教育有著更高的追求,那就是不斷提升教學質量,滿足人民群眾對優(yōu)質教育資源的需求。
按照“建成一所、辦優(yōu)一所”的思路,近年來,宿遷市通過合理劃分施教區(qū),引進優(yōu)質教育品牌,加大師資引進力度等舉措,增加優(yōu)質教育資源增長點,不斷提升各類教育內涵質量。
通過持續(xù)深化“蘇宿”教育合作,結對幫扶學校19對,互派50名教師支教學教,培訓雙名、骨干教師230人。
加快高品質高中創(chuàng)建,實施“三學課堂”教學改革,優(yōu)生培養(yǎng)持續(xù)增長。
促進職業(yè)教育提質培優(yōu),實施“中高本”貫通培養(yǎng),建立職教高考、五年制高職、現代職教體系貫通培養(yǎng)渠道,獲批省中高職“3+3”貫通培養(yǎng)項目32個,承接教育部“1+X”證書制度試點。
我市持續(xù)深化教育綜合改革。出臺《宿遷市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實施方案》,推動教育評價改革在宿遷落地落實。規(guī)范民辦義務教育發(fā)展,通過民轉公、壓縮招生計劃、關停薄弱學校等方式,壓減民辦義務教育學校在校生人數,確保義務教育學位主要由公辦學校提供或政府購買服務方式提供,讓更多孩子共享優(yōu)質教育資源。
<愛上你,愛上新江南網:www.yw1515.com www.xjnnet.net,www.yw1515.com歡迎您!>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新江南網無關。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新江南網號系信息發(fā)布平臺,新江南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如有侵權請出示權屬憑證聯系管理員(yin040310@sina.com)刪除!
閱讀推薦
新聞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