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逃生時間”變?yōu)椤敖^對安全” 熱失控后5分鐘內乘員艙不得出現可見煙氣……
日前,工信部公布強制性國家標準GB 38031-2025《電動汽車用動力蓄電池安全要求》,將于2026年7月1日起開始實施。
據了解,本次修訂進一步明確待測電池溫度要求、上下電狀態(tài)、觀察時間、整車測試條件,技術要求從此前的著火、爆炸前5分鐘提供熱事件報警信號等,調整為不起火、不爆炸(仍需報警),煙氣不對乘員造成傷害等;新增底部撞擊測試,考察電池底部受到撞擊后的防護能力;新增快充循環(huán)后安全測試,300次快充循環(huán)后進行外部短路測試,要求不起火、不爆炸等。
此外,修訂版本明確本標準適用于電動汽車用動力電池,即非驅動類電池不適用;完善絕緣電阻要求,增加包含交流電路電池系統(tǒng)絕緣電阻要求;提升擠壓測試要求,增加絕緣電阻相關判定條件。
都市快報一直關注新能源汽車使用安全問題。從去年開始針對深圳地下車庫負四層以下禁止充電、浙江消防針對新能源汽車地庫起火實戰(zhàn)演練最新戰(zhàn)法,都進行了連續(xù)報道。
今年3月29日,一輛小米SU7汽車在樅陽高速發(fā)生碰撞后爆燃,造成車內3名女生身亡,也引發(fā)了全國的關注。
這次動力電池強制新國標,對新能源汽車用車安全意味著什么?
昨天,快報記者專訪了中國汽車工程研究院高級專家趙志偉博士。
據介紹,中國汽車工程研究院的專家曾參與了2025版新國標的制定。
新國標全面提升安全標準
從“逃生時間”變?yōu)椤敖^對安全”
要求乘員艙內不得出現可見煙氣
趙志偉博士向記者介紹,2025版新國標最主要的修改點之一,是對于熱擴散測試的修訂。
2020年工信部發(fā)布的GB 38031—2020《電動汽車用動力蓄電池安全要求》,是我國電動汽車領域首批強制性國家標準之一,與其相比,2025版新國標提高了熱擴散測試等試驗項目技術要求。
熱擴散安全要求全面升級,安全標準從“逃生時間”變?yōu)椤敖^對安全”。
2020版國標要求電池熱失控后5分鐘內不起火、不爆炸(需提供報警信號),2025版新國標則要求觸發(fā)單體熱失控后,電池包或系統(tǒng)需在至少2小時觀察期內不起火、不爆炸,且所有監(jiān)測點溫度≤60℃。
趙志偉博士說,這一變化,將電池的安全防線從被動逃生轉向主動風險阻斷,要求電池系統(tǒng)具備多層級熱失控防護能力。
其次是煙氣控制強化。
2025版新國標新增規(guī)定,在熱失控報警信號發(fā)出前、后各5分鐘內,乘員艙內不得出現可見煙氣,以避免乘員因吸入有害氣體造成二次傷害。
另外,新國標還新增了電池底部撞擊測試、快充循環(huán)后安全測試。
重點考察電池底部受到撞擊后的防護能力,要求無泄漏、外殼破裂、起火或爆炸現象,且滿足絕緣電阻要求。
趙志偉博士介紹,近年來,新能源汽車底部撞擊導致動力電池起火的事故時有發(fā)生。
目前行業(yè)內廣泛認可的底部碰撞工況分為兩類,刮底和托底。
刮底工況對應車輛正面撞擊障礙物的場景,托底工況主要是對應飛石、地面障礙物等異物從車輛下方撞擊的場景。
另外,新國標在電池快充技術上,新增了快充循環(huán)后安全測試——電池在300次快充循環(huán)后,進行外部短路測試,要求不起火、不爆炸。
根據標準實施時間表,新申請的車型于2026年7月1日起執(zhí)行新標準,已獲批車型過渡期至2027年7月1日。
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新江南網無關。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新江南網號系信息發(fā)布平臺,新江南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如有侵權請出示權屬憑證聯(lián)系管理員(yin040310@sina.com)刪除!
閱讀推薦
新聞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