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撈玉鐲現場。(受訪者供圖)
撈一只被扔進蠡湖的鐲子,難度系數有多大?近日,市民錢先生的玉鐲被丟進蠡湖后,嘗試搜尋半個多小時未果。經開公安分局觀山路警務工作站民警僅用了10分鐘就幫他撈回玉鐲。之所以如此高效,緣于水下打撈“神器”的加持。
“本來都不抱希望了,沒想到你們這么快就幫我們撈上來了!”9月11日下午,市民錢先生來到經開公安分局觀山路警務工作站送錦旗致謝。
這件事要從9月5日說起。當天晚飯后,錢先生和妻子沿蠡湖岸邊散步,聊天中,夫妻倆一言不合,發(fā)生不快,妻子一氣之下,把玉鐲扔進蠡湖。
“這個鐲子是我花了2萬多元買的。”錢先生心疼不已,趕緊下水搜尋。當時,天色已晚,岸邊水深,水下有泥,錢先生在臨近岸邊的水域搜尋半個多小時未果,只好放棄。次日,他和朋友聊天時,提及這件郁悶事。“朋友告訴我,現在警方有很多高科技裝備,建議我報警求助。”錢先生說,“9月6日下午2點多,我抱著試試的心態(tài)報了警。”
觀山路警務工作站民警趕至現場后,使用“多功能可視化水下打撈桿”在事發(fā)水域岸邊搜尋10多分鐘后,成功撈起了被丟棄的手鐲。
采訪當日,民警向記者展示了“多功能可視化水下打撈桿”。它看起來和魚竿相似,重約5斤,主體是一根伸縮桿,最長可拉伸至3米多,從桿頭到桿尾依次配備了攝像頭、磁吸設備、抓鉤、照明設備、顯示屏等設備。
在模擬水下打撈刀具場景時,民警準備了一桶滴入墨水的水,從上面看,完全看不清桶底情況。打撈桿下水后,桿身的顯示屏實時顯示著桿頭攝像頭在水下“看”到的畫面,民警通過調節(jié)照明亮度等參數,可以增強畫面的清晰度,在“看”到刀具后,靠前將其迅速吸附上來。
“桿頭的磁吸、抓鉤等設備,可以滿足不同打撈需求。如果是金屬物品,磁吸設備能夠吸附起來;如果是其他物品,則采用抓鉤勾取。”民警表示,“多功能可視化水下打撈桿”為經開公安研發(fā)的新型警務裝備,它已從最初僅具備單一可視功能的1.0版,升級到了具有抓、勾、吸、兜等多功能的3.0版,最近新升級的4.0版還“解鎖”了VR可視、視頻解析、抓鉤可伸縮等功能。
據介紹,目前,該打撈桿已獲得國家實用新型專利授權。自去年1月在全市基層一線實戰(zhàn)單位推廣試用以來,已參與處置涉水警情178起,幫助群眾搜尋失物49起,協(xié)助偵辦案件79起。此外,該設備已在云南、河南、河北、江蘇等4省15個一線實戰(zhàn)單位推廣應用。
(晚報記者 劉娟 實習生 董建廣)
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新江南網無關。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新江南網號系信息發(fā)布平臺,新江南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如有侵權請出示權屬憑證聯系管理員(yin040310@sina.com)刪除!
閱讀推薦
新聞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