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員群眾一起鋪設臨時便道
有了臨時便道,村民們下山不用翻山越嶺走古道了。
“項書記,我們山上老年食堂的菜又差不多了!
昨天7:20,淳安縣屏門鄉(xiāng)金陵村黨支部書記項家龍又接到了一個關于物資緊缺的電話,這是自6月20日馱坪里、白沙塔、水竹坪3個高山自然村山下唯一一條公路發(fā)生塌方后的又一起隔空求助。
這一回,金陵村的黨員干部沒了6月25日和6月27日連續(xù)兩次徒步10里、翻越3個山頭、人工背去數(shù)百斤物資的緊張,而是有條不紊地驅車前往屏門鄉(xiāng)采購物資、拿快遞,再回到海拔400多米的村委,準備趁雨勢漸小后,將它們一并帶上海拔800多米的馱坪里。
便道
為何如此從容?
原來,趁著上周六停雨間隙,金陵村的黨員干部和村民們干了一件大事:在塌方公路旁人工修筑了一條臨時便道,大大縮減了送物資的用時。
“我們通過前期實地查看分析研判,決定修一條臨時‘便道’,將原本村委到馱坪里走‘古道’一個半小時的用時,縮短到半小時!”項家龍說。
昨天11:05,項家龍和村黨支部副書記童秀香將5斤包心菜、6斤黃瓜、7斤白菜、6斤雞腿以及一大箱子快遞放上私家車,開車前往塌方點。
10分鐘后,他們到達“斷點”的公路,距塌方還有二三十米的路基上已經拉起了警戒線,并放著“禁止通行”的警示牌。
天空又下起大雨,從山上馱坪里下來的兩位村民已經沿著便道繞過塌方路段前來接應一起搬物資。
從這條便道上山,首先要走上一條斜靠在山坡的10多米長梯,繼而沿村民們開辟的泥濘山路爬200多米,就是塌方另一邊的盤山公路。
地面濕滑、枝葉一地,大家拄著木棍,用時10分鐘繞過了塌方路段。上山的車輛已經停在路邊,大家一起把物資搬上車,約10分鐘后就到了馱坪里。
“這樣接力的方式,全程只要半小時!表椉引堈f,為了修建這條臨時“便道”,村干部和15名黨員帶領20多名村民干了9個小時:有的負責做長梯,有的在山間人工開路,更多人則是拿起鏟子,沿著3公里多的公路一路清理被山洪沖上路面的砂石。
昨天中午,物資送到了山上的老年食堂(鄰里助餐點),這份“及時雨”讓“廚娘”詹英香喜出望外:“這下好了,燒個兩三天沒問題了!”
金陵村的這個助餐點專為老年人而設,一葷兩素,60到69歲的付5元,70到79歲的付3元,80歲以上1元。
昨天傍晚,拿到新鮮蔬菜的老年食堂還給老人們加了菜,一葷三素,有土豆、大白菜炒豆腐、四季豆和雞肉,雖然窗外還雨不停,但屋內老人們吃得格外香。
工作人員現(xiàn)場勘測塌方路段
金陵村黨支部副書記童秀香將菜送到海拔800多米的助餐點
勘測
便道的開通,山上村民下山也變容易些了。
昨天,山上80多歲的羅家阿婆心血管疾病犯了,村里聯(lián)系了車輛把她先送到塌方點上方,再由兒子背著她走過了便道,然后由下方車輛接駁,送她到醫(yī)院。
但便道只能救急,修復塌方公路迫在眉睫。
上周,《“六勇士”勇闖十里天塹》的報道發(fā)布后,得知金陵3個自然村唯一一條通向外界的公路塌方,鄉(xiāng)政府和縣交通部門第一時間調派出了勘測人員前往金陵——
6月28日下午現(xiàn)場勘測評估,發(fā)現(xiàn)通往山上的這條唯一的公路還有其他幾處小塌方;
6月29日,兩臺大型挖掘機進駐路邊,開始道路清理等前期準備工作;
昨天,勘測和施工人員再次進行了測量評估,發(fā)現(xiàn)塌方土方有數(shù)萬立方。
“需要修復的公路大約有160米,上下高度落差約40米。我們需要在勘測的基礎上再制訂相應的修復方案,屆時要先建好擋墻,再進行土方填平,最后視具體情況決定做瀝青路面還是硬路面,預計修復工程要2個月時間!必撠熓┕さ暮贾蒈幉ㄔO有限公司現(xiàn)場工作人員說。
另外,修路施工還需雨過天晴、山體土壤含水量下降后才能進行,這也取決于杭州的出梅時間。
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新江南網無關。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新江南網號系信息發(fā)布平臺,新江南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如有侵權請出示權屬憑證聯(lián)系管理員(yin040310@sina.com)刪除!
閱讀推薦
新聞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