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天前,82歲的魏大伯清洗完黃魚后,不小心將洗魚水灑到了有傷口的左腳上。沒想到,這兩天他的左腳越來越腫痛,連帶著小腿肉也疼痛起來,于是急急忙忙來到浙大二院急診。
急診值班醫(yī)生丁鼎查看了魏大伯的左腳,紅腫得很厲害,局部有水皰且顏色發(fā)黑,考慮可能存在創(chuàng)傷弧菌感染的風險,于是即對魏大伯進行相關檢查,監(jiān)護生命體征同時對癥治療。
丁鼎醫(yī)生介紹,魏大伯當時腳腫痛得厲害,感染很嚴重,并且腳趾已經有麻木感,若再晚點就醫(yī),后果不堪設想!“我們立即為他進行了切開減壓手術,經過充分引流及抗感染治療,現(xiàn)在已經能下地走路了!
創(chuàng)傷弧菌屬于弧菌科,是一種革蘭陰性菌,棲息于海洋和海鮮體內外,有“食肉菌”之稱,是致死率極高的致病弧菌。
其特點一是嗜溫性,在冬天幾乎無法存活,夏天則是它活動的高峰期;二是嗜鹽性,生存繁殖最佳的鹽度為0‰-18‰,在不含鹽或鹽度過高的水中均難以生存繁殖。
創(chuàng)傷弧菌感染多是身體有創(chuàng)口在海水中游玩,或者是處理帶菌海鮮的時候受傷所致。同樣,吃帶菌的生魚片、生蠔等海鮮也可能感染。創(chuàng)傷弧菌感染后,臨床上最常見的兩種表現(xiàn):傷口感染和膿毒血癥。
創(chuàng)傷弧菌的毒性較強,潛伏期平均24小時。約50%-70%的患者會在一兩天內出現(xiàn)局部皮膚腫脹,疼痛明顯,傷口周圍或感染肢體末端皮膚呈黑紫色,有水皰。感染者常伴有發(fā)熱、腹痛、腹瀉、嘔吐、低血壓等癥狀。病情進展迅速,若不及時就診,嚴重者可發(fā)展為肌肉壞死和敗血癥,甚至有截肢和引起多臟器功能衰竭的風險,因此創(chuàng)傷弧菌被稱為“海洋中的隱匿殺手”。
丁鼎提醒,當皮膚有破損并直接接觸含有創(chuàng)傷弧菌的海水或海產品,或者生食了被創(chuàng)傷弧菌污染的海鮮時,可能會被感染。當然,身體健康的人群一般不會輕易感染。而免疫力低下的人群易感染,如患有慢性肝病、糖尿病、貧血、慢性腎衰竭、淋巴瘤等疾病的人群常導致免疫功能減弱,進而讓創(chuàng)傷弧菌有可乘之機。如果這類人近期有接觸海水或海鮮病史,并且出現(xiàn)皮膚疼痛、瘙癢、腫脹和腹瀉及發(fā)熱等癥狀,應立即就醫(yī),以免耽誤診療。
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新江南網無關。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新江南網號系信息發(fā)布平臺,新江南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如有侵權請出示權屬憑證聯(lián)系管理員(yin040310@sina.com)刪除!
閱讀推薦
新聞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