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我國“三軍之眼”首曝頂級雷達“黑科技”:雷達組網中心
據電科第14研究所微信號6月13日報道,第八屆世界雷達博覽會暨第九屆軍民兩用電子信息技術展覽會于14日在南京國際展覽中心拉開序幕。而被譽為“三軍之眼、國之重器”的電科14所作為扎根南京的中國雷達工業(yè)發(fā)源地,將在“家門口”首次展示匹配國土防空體系的區(qū)域級指揮系統(tǒng)——組網中心。
雷達組網早在上世紀50年代就成為國土防空的主要發(fā)展方向。蘇聯(lián)防空系統(tǒng)由于要防備面積廣大的領空,在1958年成立了國土防空軍,并一直強調防空系統(tǒng)的自動化和組網化。例如如莫斯科周圍部署的A-135反彈道導彈系統(tǒng),就采用單基地雷達組網形式:由7部“雞籠”遠程警戒雷達、6部“狗窩”雷達和13部導彈陣地雷達組成。“雞籠”雷達對目標進行遠距離搜索探測后將信息傳輸給“狗窩”雷達;“狗窩”雷達則在目標進入導彈射擊范圍時進行精確跟蹤和識別;導彈陣地雷達在發(fā)射導彈時開機工作。
但是從蘇聯(lián)到俄羅斯的雷達組網,是在導彈旅或者單基地范圍內的組網。而在21世紀后,更先進的雷達組網方式是雷達全面組網,不同體制、不同頻段、不同極化方式的雷達通過適當布站將各種信息通過通信網絡傳遞給中心控制站統(tǒng)一處理。通過戰(zhàn)場和戰(zhàn)區(qū)通信主干網,在防空系統(tǒng)中實現陸基、;⒖栈吞旎亩喾N傳感器、武器平臺、指揮機構和人員的網絡連接,使指揮官可在平行化的各個對等指揮控制系統(tǒng),獲得海陸空天全方位的信息,進行全面的戰(zhàn)場態(tài)勢判斷和精確的指令下達。
例如國人切齒痛恨的美國陸軍薩德系統(tǒng),就是能和美軍;嫠苟芾走_、天基衛(wèi)星和其他外部傳感器組網,逐步擴大作戰(zhàn)空域和防御范圍。而據電科第14研究所介紹,他們要重磅展出的組網中心就是類似的功能,能夠繼承不同體制、不同頻段、不同功能的雷達裝備,對空中目標進行監(jiān)視跟蹤、識別和威脅評估,組織防空作戰(zhàn)資源進行防空作戰(zhàn)。
例如這次展出的組網中心涵蓋的可選配套雷達,就包括YLC-8BUHF波段機動式預警相控陣雷達、SLC-7L波段多功能相控陣雷達、SLC-2遠程火炮定位雷達、YLC-2VS波段機動三坐標警戒雷達以及YLC-18高機動中程低空三坐標雷達,而且是實物亮相展覽。
應該說,電科14所展出的組網中心,表面上是雷達組網,但實際上背后是強大的信息獲取、數據融合處理、流通和共享技術,只有這樣才能保證雷達大數據的高速有效傳輸。而這種技術才是很多中小國家需要的“黑科技”。
就以敘利亞為例,如果該國能擁有類似的技術,絕不會在美國巡航導彈以及以色列的空襲打擊中陷入徹底被動挨打的境地。
在美軍巡航導彈打擊敘利亞中,敘利亞裝備的防空導彈和彈炮防空系統(tǒng)就出現了典型的“各自為戰(zhàn)”的局面,無法通過大面積的雷達組網和信息共享,實現對美軍的多方向打擊的有效預警和截擊。而以色列更是經常依靠反輻射壓制和釋放假目標等手段誘騙敘軍防空系統(tǒng)從事實施打擊。
相反如果敘利亞裝備電科14所的組網中心和相關選配雷達,傳統(tǒng)的電子對抗將失去效能,因為組網雷達可完全識別干擾和假目標。而對于大規(guī)模巡航導彈攻擊,組網中心能通過多雷達布置擴大探測區(qū)域,從而使得防空獲得的預警時間則越長,武器系統(tǒng)就能獲得充裕的準備時間和更多攔截機會。這次美國以色列在敘利亞大打出手,敘利亞已經是挨打了,不過其他國家會不會吸取教訓,對我國雷達組網“黑科技”感興趣呢?
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新江南網無關。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新江南網號系信息發(fā)布平臺,新江南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如有侵權請出示權屬憑證聯(lián)系管理員(yin040310@sina.com)刪除!
閱讀推薦
新聞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