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兵、李杰、徐焰和薩蘇……這些炙手可熱、蜚聲中外的軍事外宣專家和作家,集體出現(xiàn)在了京城望京的一座寫字樓,與他們的擁躉者——軍迷和書迷們零距離接觸!這種軍事大咖云集與年輕人交流的情境,稱得上是“軍民融合”的軍事文化互動!
原來,這里正舉辦一場別開生面的見面會,確切講是“見證會”——由中華網(wǎng)、愛奇藝“游樂+”作為戰(zhàn)略合作伙伴,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北京分社協(xié)辦,“中華軍事文化智庫”欄目主辦的“軍事專家進校園”國防教育系列活動啟動儀式正式啟動!同時在現(xiàn)場還舉行了房兵的《特戰(zhàn)奇兵》、李杰的《航母王者》、薩蘇的《美國記者眼中的八路軍:還原震撼的敵后戰(zhàn)場》的圖書簽售活動,吸引了京津等地軍事文化愛好者們踴躍響應。
中華網(wǎng)的“中華軍事”作為門戶網(wǎng)站軍事報道矩陣中的佼佼者,立足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強軍興軍的大格局,中華網(wǎng)副總經(jīng)理徐秋野向徐焰、李杰、房兵、薩蘇、金昊、王亞男、肖寧等軍事專家和軍事媒體人頒發(fā)了中華網(wǎng)軍事文化顧問聘書——這也是國內首次出現(xiàn)的、定位于“文化”范疇的軍事專家顧問!“中華網(wǎng)軍事文化智庫”欄目亦于同時啟動,來自產(chǎn)學研不同領域的翹楚者成為首批欄目顧問——薩蘇、張強、劉洋、陳茁、王亞男、肖寧等從“中華軍事文化智庫”總策劃人謝衛(wèi)列手中接過下了專家證書——這也是國內首家基于融媒體傳播平臺智庫化、社會化、欄目化的軍事文化普及欄目!
“軍事專家進校園”國防教育系列活動的總策劃人井飛發(fā)表了主旨演講,她強調:“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法》第六十條的法規(guī),各級各類學校應當設置適當?shù)膰澜逃n程。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特別強調了要加強全民國防教育!‘軍事專家進校園’國防教育系列活動的啟動推出,恰逢其時!據(jù)2017年統(tǒng)計,全國有2914所高校、2695萬在校大學生,而高校國防教育普遍只有“齊步走軍訓”,國防教育形式和內容單一。‘軍事專家進校園’系列活動旨在推動真正的軍事專家,如徐焰、房兵、李杰,以及軍事專業(yè)領域專家,如薩蘇、王亞南、肖寧等,進入校園,向學生傳播專業(yè)的、權威的正能量,提高院校的國防教育水平。”
井飛進一步透露:“軍事專家進校園”國防教育系列活動,不僅有專家的講座,同時還可以根據(jù)學校的要求,提供“軍事文化嘉年華”活動資源。如中國最大的模型品牌“新時模型”,可以結合講座主題進行二次元、動漫、軍事模型巡展;軍品歷史悠久的“赤兔軍品”,可以舉辦年輕人喜愛的軍品原品展示及男女軍事服裝秀;如果高校師生中的軍迷對美俄德法、東南亞軍事文化主題旅游感興趣,我們甚至可以安排“甲骨文•軍事尚游”的專門定制!總之,立足校園、面向世界,在民族偉大復興的進程中,逐漸展開以高校為核心的國防教育將是我們利用既有社會資源進行優(yōu)化的一種創(chuàng)新嘗試!
國防大學戰(zhàn)略教研部教授、軍事史學專家徐焰將軍,在接受中華網(wǎng)獨家采訪時強調:“要破除當下國防教育、軍事科普的八股化、教條化,就需要有的放矢,讓真正懂技術的專家出來,向社會公眾傳遞專業(yè)的信息。”
全軍外宣常備專家、全國軍事戰(zhàn)略學科首席科學傳播專家李杰老師被贊譽為“航母專家”,他在接受中華網(wǎng)采訪時透露,他在全國中小學開展軍事文化講座已經(jīng)有10年之久。李杰老師有關新時代海軍建設和海洋戰(zhàn)略的講課通俗易懂,深受各地中小學生的歡迎。
綽號“1130”的國防大學房兵教授詼諧地說:“我自己當初就是從軍迷成長為軍人的,我現(xiàn)在的航母知識就是當年上高中時看李杰老師在《艦船知識》上的文章掌握的!”他還戲稱自己就是國防教育的“產(chǎn)物”。
知名作家、日本問題專家薩蘇是一位深諳抗戰(zhàn)歷史的儒雅學者,在他的“智囊”里,不僅有鮮為人知的八路軍與日寇、抗聯(lián)與蘇聯(lián)紅軍的N多歷史故事橋段,而且還有面向青少年的動物學與神話故事的積淀。薩蘇自我解嘲般地表示:“我是一個跨界跨的有點遠的寫書匠、說書人。”
來自《航空知識》的主編王亞南在啟動儀式上向與會者披露,每年按照中國航空學會的統(tǒng)籌安排,他與雜志社的同事都會面向社會開展講座約20場,以綿薄之力向公眾傳播航空科普。
“新時模型”是全國,乃至亞太地區(qū)最大的模型批發(fā)企業(yè),它的創(chuàng)始人張強,是當年“自主創(chuàng)業(yè)”的北航的工科男。經(jīng)過20多年的市場磨礪,這位打小看著《航空知識》長大的軍迷,已經(jīng)成長為成千上萬手持軍事模型、憧憬疆場建功立業(yè)的大中小學生們“強軍夢”的啟蒙者。張強在接過“中華軍事文化智庫”欄目的聘書時表示:“強國強軍、砥礪血性的全民軍事教育從00后、10后就得開始了,我們是模型文化的傳承者,更是中國國防教育年輕化的接力者。只要‘軍事專家進校園’走下去,新時模型就會像普羅米修斯手中的火炬——通過寓教于樂、引導照亮青年人‘萬里赴戎機’的情懷!”
“軍事專家進校園”國防教育系列活動總策劃人井飛談及2018年的規(guī)劃時言簡意賅地勾勒出這一系列活動的“愿景”:針對全國各地高校舉辦、不低于30場的講座,人數(shù)不低于3萬人次;針對高校國防教育培訓不少于4期,受訓人數(shù)不少于500人,同時軍事文化嘉年華不低于10場。
“中華軍事文化智庫”欄目總策劃人謝衛(wèi)列指出:“中國社會在2018年,有一個年輕化指針發(fā)生了變動——1999年12月31日出生的90后最后一撥人已滿18歲了!中國社會的年輕化天平重心,將由90后指向00后的'刻度'。在這個年輕化變遷的時代節(jié)點,誰在衣食住行率先抓住了這個時間機遇,誰就贏得了未來市場與品牌的空間機會!軍事文化與軍事科普的社會化普及導入,是為‘兩個一百年’帶來的國家與民族安全環(huán)境的最大‘備份’!如果這能成為'軍民融合'在軟實力范疇的國家戰(zhàn)略,那將是民族復興的安全屏障!”
夜幕降臨,華燈初上,房兵、李杰、薩蘇在鎂光燈中伏案疾書——為癡迷1130、航母專家、老薩的粉絲們簽售著;或許,在不久的將來,會有更多權威、專業(yè)、具有正能量的軍事專家們躋身“軍事專家進校園”的陣列,為全國3000萬莘莘學子們的滿腔報國熱情掀開有溫度、有激情的新篇章!
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新江南網(wǎng)無關。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jīng)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新江南網(wǎng)號系信息發(fā)布平臺,新江南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如有侵權請出示權屬憑證聯(lián)系管理員(yin040310@sina.com)刪除!
閱讀推薦
新聞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