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市買菜,在常去買西紅柿的攤位前駐足的時候。男攤主忙亂之中不小心把一箱子又大又紅的“桃太郎”西紅柿摔在了攤檔地上,他忙不迭的貓腰蹲在地上撿,一邊拾一邊愧疚的跟媳婦說:“你看我這人也太笨了,挺俊的西紅柿一下子摔壞了這么多。”
媳婦兒一邊嘴里說著“沒事兒的,沒事兒的,干活兒多了誰都難免出錯。”一邊趕緊蹲下身子幫著男人一起撿,撿完了笑哈哈安慰男人:“好的撿起來接著賣,摔壞的,咱拿回家洗洗切切,撒點白糖,晚上給你加個下酒菜,開春兒菜貴,平時不舍得吃,正好今兒西紅柿摔壞了,咱也來個吃西紅柿自由。”
媳婦風(fēng)趣的話消解了男人的愧疚,他看著媳婦兒的臉,嘿嘿直笑。
男人和媳婦的對話感染了我,本來不想買摔過的西紅柿,可我卻笑著買了六只,因為今天的西紅柿即使不加糖也會很甜很甜。
買完菜回家的路上,遇到一對五十多歲的夫妻,男人拉著一個紅色帆布拉桿菜兜子,里面裝了滿滿一袋子菜,女人手里提著一塑料袋綠葉菜。忽然女人大喊一聲:“老公,最后那幾包涮肉的調(diào)料你裝起來了嗎?”男人說:“好像裝進(jìn)來了。”女人吼起來:“死鬼,站住,你到底裝還是沒裝?”男人停在人行道上,把拉桿兜里的蔬菜水果肉都翻出來找,沒找到。女人馬上變臉,大罵:“你個死鬼,一天到晚心思不知道都用在哪兒了,這么點小事兒都丟三落四的,快給我滾回市場去找,找不回來你也別回來了。”
男人被罵的急眼了,嚷嚷著:“臭娘們,吃槍藥了,你能耐你自己去買吧,老子不伺候了。”扔下拉桿布兜,頭也不回的走了。
兩對夫妻,兩種說話方式,一個溫暖如春,一個厲如刀割。
好好說話,首先要有好的語氣。
一句簡單的問候“你好!”不同的語氣,透露出不同的教養(yǎng),善惡也可見一斑。正如古人所說:“與善人言,暖如布帛;與惡人言,痛如刀割。”
溫文爾雅的人,總能讓人如沐春風(fēng);生性刻薄的人,總會拒人于千里之外。
說話說得讓人舒服,在于語氣柔和,在于言辭懇切。說話很沖,一字一句,如刀如劍,言談之間,則盡顯對他人的蔑視和無理。
也許,每個人在自己說話的時候,不會覺得言語會有多大的“殺傷力”,可一旦自己遭遇過他人的“語言暴力”,則會銘記于心。
好好說話,有些話寧可爛在肚子里,也不要說出來。
一句話說得好,稻草變黃金。一句話說得不好,一段關(guān)系就此終結(jié)。
語言的力量,有時勝過千軍萬馬。只是,一股腦兒把自己想要說的話全部說出來,如果在孩提時代,那叫童言無忌,而作為一個成年人,則會被認(rèn)為是口無遮攔。
很多在意識到自己說錯了話的時候,就會想起這句名言:“我們花了兩年學(xué)會說話,卻要花上一生來學(xué)會閉嘴。”
想說就說,絲毫不考慮他人的感受,常常是在最親近的人面前,最信得過的人面前。
譬如,明明很是心疼自己的母親,一把年紀(jì)了還要種菜賣錢,卻忍不住指責(zé)她:“你身體好,不去做事難道還閑在家呀!”本意是希望她不要太過勞累,結(jié)果,卻成為了一種謾罵。
會說話是一種能力。日常生活中,不會說話的人,容易弄巧成拙,引人誤會,會說話的人,卻能化腐朽為神奇,如同春風(fēng)化雨般讓人心曠神怡。
好好說話,不要一味指責(zé)!段覀冐怼分,楊絳先生就描述了一段她和丈夫錢鐘書的對話。
楊絳在醫(yī)院生小孩,錢鐘書說自己在家里“干了壞事”。
他打翻了墨水瓶,把房東家的桌布染了。
楊絳說:“不要緊,我會洗。”
錢鐘書說:“墨水呀!”
楊絳安撫他,說:“墨水也能洗。”
回家后錢鐘書把臺燈弄壞了,楊絳說:“不要緊,我會修。”
錢鐘書又放心地回家了。
親人之間溝通,少一些相互責(zé)怪,多一些理解和換位思考。
能說“對的”,就別說“你說呢”; 能說“我不知道”,就別說“我怎么知道”; 能說“沒關(guān)系”,就別說“那你還想怎樣”.......
從現(xiàn)在開始,換一種說話方式,溫柔地表達(dá)愛。
好好說話,映射出來的,是一個人的人品、能力、見識。好好說話,藏著一個人一生的福氣和運(yùn)氣。
從明天起,以微笑待人,好好跟每一個人說話,如此,一切都好。
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新江南網(wǎng)無關(guān)。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nèi)容未經(jīng)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nèi)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guān)內(nèi)容,新江南網(wǎng)號系信息發(fā)布平臺,新江南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wù)。如有侵權(quán)請出示權(quán)屬憑證聯(lián)系管理員(yin040310@sina.com)刪除!
閱讀推薦
新聞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