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每到周末,杭州東坡大劇院前總會熱鬧起來。幾位來自杭州怡楓國樂團的演奏員身著漢服,用琵琶、二胡、竹笛等民族樂器演繹流行歌曲,引得眾多路人駐足。
古與今,舊與新,悠揚與動感,莊重與活力,在樂聲中產生奇妙共鳴。
近年來,民樂正以更鮮活的姿態(tài)進入視野,登上春晚、成為《哪吒》電影配樂,民族器樂劇《玄奘西行》等作品還不斷破圈、走向海外。據杭州市演藝業(yè)協會不完全統(tǒng)計,杭州大劇院、臨平大劇院、金沙湖大劇院等杭州主要劇院2024年的民樂演出就有近百場。
傳統(tǒng)民樂,何以悄然撥動心弦?
本土的才是最潮的
4月末,民族管弦樂《水闊山海間》在浙江音樂廳奏響。舞臺上,嗩吶、二胡、琵琶、架子鼓等樂器相互配合,恢宏旋律與臺下掌聲,在音樂廳內振蕩、回響。
“演了幾十場,聽到最多的評價是,原來民樂可以這么燃!”樂團音樂總監(jiān)、指揮陳瑱璇笑著說。擔任浙江民族樂團指揮5年,她認為,這部具有浙江特色的大型民族管弦樂套曲作品,無論是樂曲結構還是美學表達,都是一次對于傳統(tǒng)民樂作品的創(chuàng)新實驗。
提起民樂,很多人的記憶是老一輩的吹拉彈唱,容易和“土”“俗”相聯系!拜^多傳統(tǒng)民樂作品曲式結構相對簡單,律動、和聲較平穩(wěn),再加上部分民族樂器會用于悲涼、嘈雜的場合,造成了一些刻板的印象。”陳瑱璇分析。
近兩年,多元曲風、多種形式的民樂作品出現,讓人看到了民樂的更多可能。它既可以是古韻悠長的樂器重奏、合奏,傳遞原汁原味“中國風”,又可以融合爵士、搖滾、說唱、流行、電聲等元素,滿足現代聽眾多樣的審美趣味。
走進浙江民族樂團的演出后臺,從琳瑯滿目的樂器中就能窺見民樂的變化。除了二胡、琵琶、揚琴、笛等傳統(tǒng)民族樂器,還有貝斯、大提琴、豎琴、馬林巴、架子鼓等西洋樂器。據介紹,這是為了豐富民樂團的聲部,打造更豐滿的音響效果,同時讓演奏不限于“宮商角徵羽”五音,實現在傳統(tǒng)曲目的基礎上,演繹出更現代、更豐富的層次。
民間樂團和傳統(tǒng)民樂,正以一種新的方式煥發(fā)生機。
除了一些“大制作”民樂作品,當下流行曲目的民樂改編、在傳統(tǒng)曲目中融合本土風情等玩法,同樣俘獲了無數年輕人的心。
“現在我們在教學和創(chuàng)作中,除了經典作品,還會尋求更多創(chuàng)新融合的創(chuàng)作和表達方式。”浙江音樂學院國樂系三弦教師陳京京說。日常教學時,她不僅會帶著學生采風,引導學生把越劇、江南絲竹等元素融合進去,還會嘗試將民樂與爵士樂、Funk音樂等流行音樂結合,“就像廚師試菜一樣,加入不同的佐料,會有意想不到的驚喜!
<愛上你,愛上新江南網:www.yw1515.com www.xjnnet.net,www.yw1515.com歡迎您!>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新江南網無關。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新江南網號系信息發(fā)布平臺,新江南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如有侵權請出示權屬憑證聯系管理員(yin040310@sina.com)刪除!
閱讀推薦
新聞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