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5日清晨7時許,河南洛陽開往杭州的火車上,發(fā)生了一起令人揪心的事件。
47歲的張女士帶著對新年的期待,與20歲出頭的兒子一起踏上了來杭務工的旅程。歷經近18個小時的漫長車程,就在火車即將抵達杭州站時,張女士突然行為異常,開始語無倫次,頻繁給周圍人打電話,講述一些毫無邏輯、支離破碎的故事。緊接著,她的情緒越發(fā)失控,甚至出現了咬舌等自殘行為。更令人揪心的是,她突然對兒子發(fā)起猛烈攻擊,導致其臉上、頭上鮮血淋漓,場面觸目驚心。
望著母親突如其來的瘋狂舉動,兒子一時之間驚愕不已,無法理解平日里溫柔的母親為何會變成這副模樣。他迅速撥打了120,將母親送到浙江省立同德醫(yī)院急診科。
經過詳細評估,醫(yī)生排除了器質性病變的可能,診斷張女士患的是“旅途性精神障礙”。
“旅途性精神障礙”誘因有哪些?
“這個病大家可能從未聽過,但它可能悄悄盯著每一個長途旅行的人。尤其春節(jié)、國慶等長假返程高峰或開學季,是這種病的高發(fā)期!奔痹\科主任韓芳主任醫(yī)師說道。
據了解,張女士常年在老家獨自生活,與外界的交流極少。這是她第一次遠行,長途旅行最終導致了精神障礙的發(fā)生。經過初步的對癥治療,張女士的情緒穩(wěn)定了下來,但仍需住院接受進一步的治療。預計再經過兩周治療,她將能康復出院。
韓芳主任提到,無論是火車、飛機還是長途汽車,初次長途旅行、擁擠欠佳的環(huán)境、長時間乘車、睡眠不足、容易焦慮緊張或內向孤僻的性格等諸多因素交疊在一起,都有可能誘發(fā)旅途性精神障礙這個“隱形殺手”。
春節(jié)返程高峰還在繼續(xù),韓芳主任提醒大家關注身體疲勞的同時,也要重視心理調適,從而預防旅途性精神障礙——
1.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tài)和身體狀態(tài),上車前確保充足睡眠。
2.旅途中避免攜帶貴重物品和巨款,以減少精神上的壓力。
3.結伴而行,相互照顧,輪流睡覺,消除孤獨感、緊張感和疲勞感。
4.保證規(guī)律進食和飲水,防止過度饑餓和脫水。
5.打開車窗,保持空氣流通,防止缺氧。
6.攜帶抗焦慮藥物,以應對可能出現的精神崩潰狀態(tài)。
7.一旦發(fā)現心煩不適、胸口憋悶、呼吸加快等癥狀,應立即到通風處呼吸新鮮空氣,并適當活動以減輕身心疲勞。
8.如果旅途中出現情緒低落、焦慮等癥狀,及時向列車工作人員或專業(yè)醫(yī)生求助。
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新江南網無關。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新江南網號系信息發(fā)布平臺,新江南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如有侵權請出示權屬憑證聯系管理員(yin040310@sina.com)刪除!
閱讀推薦
新聞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