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有學校正在嘗試,一線老師說法不一
本周就是杭州中小學的休業(yè)式了,這幾天,很多老師都在埋頭寫期末評語中。
每年學期末,這都是一件讓老師們很頭大的事情。有老師說:“一個人200字,全班42個人就是8000多字,還要針對每個人的特點寫得完全不一樣。今年又要跟去年不一樣,簡直太難了!
今年,記者發(fā)現(xiàn)在老師中有一個新的潮流:用AI寫評語。一搜索關鍵詞,各種教程、軟件都跳了出來?磥黻P注這個方式的老師,也不在少數(shù)。
這兩年,AI進入了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也提高了大家的工作效率,而面對AI評語,大家的看法如何,如果你是家長,你能接受這樣的評語嗎?
家長怎么看AI評語? 科技需要加人情味
“怎么能用AI寫評語?”提到這個話題,一位三年級家長有些不解。她說:“我印象里的AI還是比較模式化的,就是套到A身上也能用,套到B身上也能用的,完全看不出學生的特性。而且我個人還是比較傾向于手寫的評語,我家娃一開始拿到的是實體的報告單,后來就變成電子生成的,如果還要用AI寫,那就感覺越來越失了味道!
“期末老師事情也比較多的,我看我們老師朋友圈說寫評語寫到凌晨1點多,也是不容易。如果有個輔助手段幫助老師減輕工作量,我覺得沒毛病!绷硪晃患议L表示。
一位媽媽表示贊成:“完全可以接受啊,我們班主任還邀請家長、體育老師寫過,雖然只有一次,但我覺得就是換換新鮮吧,孩子也看個好玩!
還有一位爸爸表示,純科技還需要加上人情味!癆I已經(jīng)很常見了,就像我寫年終總結也會輸入關鍵詞,讓AI搭好基本框架再進行填充。其實對老師來說,這也類似一份年終報告吧,只不過在教育行業(yè),大家會更多關注這種私人定制、人情味的感覺。我個人認為,如果有科技手段幫助老師分析孩子的短板,我們接下來要往哪些方向努力,家長也更加清楚。當然,AI生成后,老師再針對孩子的個人情況修改一下,就完美了!
有老師認為AI寫的評語
需要更多細節(jié)、正能量
“其實我有試過用AI寫評語,但生成的文本看起來就是一些生硬的拼湊,沒什么溫度,也沒有個性化,一看就不是老師親手寫出來的,所以我個人還沒有實際運用過!币晃恍W語文老師說,家長還是比較關注這個期末評語的,有家長會拿著期末評語和老師來討論孩子這學期的表現(xiàn),所以自己盡量還會多花些心思來寫。
但也有老師認為:“平時的問題,其實老師日常就跟家長溝通、反饋過,期末作為一個階段性的總結,主要是鼓勵孩子,所以利用AI潤色一下文字,說些‘漂亮話’,其實也無傷大雅。”
勵仕杰老師是采荷實驗學校的資深班主任,曾經(jīng)一人同時擔任兩個初三班級的班主任。在平時工作中,也有嘗試過用AI提高工作效率:“現(xiàn)在像文心一言、豆包、WPS AI等類似的AI功能有很多。比如我們在做活動方案、主持稿、策劃流程時,有時候會借鑒它們格式化的文本,這種格式文本的語言,涉及的內(nèi)容會比較全面,能夠給我們一定參考!
但在寫評語這件事上,勵老師目前持中立的態(tài)度。他也曾經(jīng)和家長討論過,你們希望看到的是怎么樣的評語?大多家長希望的,都是獨一無二的,只屬于自己小孩的評語。
“其實評語這個東西,家長是很在意的,很希望看到一些細節(jié)。比如寫孩子勤勞、熱愛勞動,是大掃除時特別優(yōu)秀,還是平日值日很不錯,或者在家里做家務很勤勞?這些細節(jié)是需要老師自己來補充的!
勵老師還認為,班主任的評價不足以全面評價一個孩子,有時候還要從其他學科老師、同學的視角去寫學生,這就需要老師花更多功夫。
“總體來說,我覺得如果在便捷度上,AI確實可以幫助老師。包括一些覺得自己文字功底不夠好的理科老師,也可以借助AI給自己的評語潤色,讓家長和學生更加賞心悅目。但其中一些具體事件,正能量的鼓勵,還是需要老師來補充。”
利用平臺數(shù)據(jù)分析“人機協(xié)同”
解決個性化、生硬的問題
如何將AI和個性化更好結合呢?最近,我們也在杭城校園中,找到一些正在探索嘗試的案例,和大家分享。
這兩天,杭州濮家小學教育集團的老師們嘗上了“頭口水”,三到六年級全體語文、數(shù)學、英語學科的老師,都在借助學校的一個數(shù)字平臺,生成每個學生的AI評語。這一兩百字的評語,是基于整個學期學生的大量過程性數(shù)據(jù)生成的,比如日常作業(yè)情況、期末數(shù)據(jù),還有平時的學習習慣、態(tài)度、興趣、方法等。
最后會根據(jù)大數(shù)據(jù)精準提煉出學生各學科、各板塊的認知水平、核心素養(yǎng),并提出針對性的建議。當然,光是這樣的總結還不夠有“溫度”。濮家小學教學處副主任楊歡歡介紹:“我們還有一個人機協(xié)同的機制。也就是基于AI的學情數(shù)據(jù),我們老師還會結合平時在課堂中對學生的觀察,對這個評價進行一個修改、復核,最后才會生成最終的評價!
楊老師說:“在我們一開始進行推廣的時候,有些老師還是持有觀望的態(tài)度。但是在嘗試瀏覽之后,老師們對這個系統(tǒng)的評價還是比較高的。原本老師們大量寫文本、分析學情的時間,現(xiàn)在可以更好聚焦到寫對孩子有溫度的鼓勵話語上,增加評語的趣味性,讓孩子拿到手可以會心一笑!
面對AI評語的發(fā)展,楊老師認為還可以更加優(yōu)化,比如增加更多個性化的語言,體現(xiàn)學科特色。
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新江南網(wǎng)無關。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nèi)容未經(jīng)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nèi)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nèi)容,新江南網(wǎng)號系信息發(fā)布平臺,新江南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如有侵權請出示權屬憑證聯(lián)系管理員(yin040310@sina.com)刪除!
閱讀推薦
新聞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