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國強 主任醫(yī)師,浙江大學醫(yī)學院附屬兒童醫(yī)院骨科兼創(chuàng)傷外科副主任,浙江省中西醫(yī)結合骨傷科分會小兒骨科學組副主任委員,浙江省小兒骨科學組委員。從事創(chuàng)傷和骨科工作20余年,對兒童常見創(chuàng)傷、多發(fā)傷、骨折和先天性骨科疾病等有豐富的臨床經驗。
筆述專家:趙國強 浙江大學醫(yī)學院附屬兒童醫(yī)院骨科兼創(chuàng)傷外科副主任、主任醫(yī)師
兒童意外傷害,是指突然發(fā)生的各種事件或事故對兒童所造成的損傷,是造成兒童群體致殘、致死的重要因素之一。
世界衛(wèi)生組織和聯(lián)合國兒童基金會報告顯示,每年有90多萬兒童死于意外,其中超過90%屬于意外傷害;1-14歲兒童的首要死亡原因是意外傷害,約占1/3。
根據兒童不同的年齡階段和生長發(fā)育特點,可分為新生兒期、嬰兒期、幼兒期、學齡前期、學齡期、青春期。由于不同年齡階段的大腦發(fā)育差異及對外界認知等不同,導致其遭受的意外傷害也有所不同。特別是隨著社會經濟的高速發(fā)展和人口流動性的增加,兒童意外傷害的疾病譜也會出現新的改變。
根據兒童遭受意外傷害的不同原因,常見的意外傷害可分為以下四類:分別為車禍傷、高處墜落傷、運動性損傷及燒燙傷,提醒家長們一定要注意防范。
1.車禍傷:
由于汽車速度快、重量大,常常為高能量損傷,導致兒童多個臟器的受損。臨床統(tǒng)計,兒童車禍一般以頭顱及四肢受損最為常見,部分患兒有不同程度的肺部及腹部臟器受損。一小部分患者會出現嚴重的皮膚、肌肉碾軋撕脫損傷,甚至大血管破裂出血。發(fā)生車禍的第一現場,首先要保證安全,包括施救者自身及患者的安全,要及時脫離車禍現場,防止二次傷害的發(fā)生,然后撥打120求救,在等待120時,快速評估患兒病情,包括一般的生命體征,是否需要現場心肺復蘇。對于開放性創(chuàng)面,盡量用干凈的床單給予包裹減少污染;如果局部有活動性大出血,最好在肢體近端給予結扎止血帶止血。如果有明顯的肢體彎曲畸形,不要輕易去嘗試復位,應該找一個硬的支撐物給予簡單固定,然后送患兒去就近的醫(yī)院。
2.高處墜落傷:
高處墜落傷一般為閉合性損傷,往往導致多臟器損傷,很少出現類似車禍導致的皮膚撕脫等嚴重外出血情況。損傷程度與樓層高低、著地時地面結構、是否有空中支撐物遮擋、兒童體重等綜合因素有關。高處墜落根據著地時接觸臟器來看,大部分為顱腦的嚴重損傷,如果是主動墜落,則下肢損傷更加嚴重。兒童發(fā)生高處墜落該如何應對?作為現場第一人,首先盡量找一個平坦的地方,評估患者病情,在移動患者時一定要注意防止二次傷害的發(fā)生,包括搬運患者時要保持整個軀體為一條直線,不要扭曲或折疊肢體,注意頸椎保護。撥打120求救,同時快速評估生命體征,是否需要即刻心肺復蘇等。對于嚴重彎曲的肢體外傷畸形,給予硬的支撐物簡單固定即可。然后送患者去醫(yī)院進一步評估治療。
3.運動性損傷:
多見于兒童和青少年,為臨床中比較常見的一大類低能量損傷,常常是由于運動不當、失誤或調皮玩耍等導致的機體損傷,以肢體骨折、軟組織損傷、頭部外傷為主要表現形式。損傷多以單臟器受損為主,很少危及生命。對于運動性損傷的應對,家長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①首先初步評估損傷程度,包括有無惡心嘔吐、持續(xù)頭痛、腹痛、肢體活動障礙、外觀畸形、肢體持續(xù)疼痛等情況,如果有上述情況存在,要去醫(yī)院進一步明確診斷。如果是嬰幼兒或低年齡兒童,除了上述表現外,出現持續(xù)哭鬧、不愿進食、局部按壓疼痛、也要及時去醫(yī)院就診;②如果沒有上述不適,可以短期在家觀察。如果有軟組織的腫脹,可采用局部冷敷、加壓包扎、減少活動等措施。密切觀察,如果三天仍不緩解,也要去醫(yī)院進一步評估處理。③損傷導致的肢體畸形和骨折外露,不要輕易復位,首先找硬支撐物固定,再第一時間去醫(yī)院急診治療。
4.燒燙傷:
是兒童急診外科的常見疾病,也是兒童意外傷害的第二大病因。5歲以下兒童為高發(fā)群體,開水燙傷是最常見的兒童燒傷類型,其次是火焰燒傷、電燒傷和化學灼傷等。孩子燒燙傷會給患兒及其家人帶來長期的身心傷害和經濟負擔,隨著經濟發(fā)展和健康教育的普及,兒童燒燙傷的發(fā)病率也在逐年下降。如果孩子發(fā)生燒燙傷,首先要及時脫離致病原,包括熄滅火焰、脫離熱水,把身上的衣服及時脫去,然后把創(chuàng)面放冷水沖洗,一般要沖洗10-15分鐘,這樣可以快速降溫,同時對于機體殘留的熱溫度也可以消除,減少進一步損害的發(fā)生。沖水后,把創(chuàng)面用干凈的毛巾或床單包裹后急診送醫(yī)。需要提醒的是,千萬不要在創(chuàng)面上涂抹各類有色“土方”,如牙膏、醬油、黑色不明中藥等。
兒童意外傷害,預防大于治療。家長作為孩子健康的第一責任人,更應該以身作則,同時要做好安全教育宣教,消除隱患于萌芽之中。
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新江南網無關。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新江南網號系信息發(fā)布平臺,新江南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如有侵權請出示權屬憑證聯(lián)系管理員(yin040310@sina.com)刪除!
閱讀推薦
新聞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