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璞是誰?
她用一部歷時33年的長卷描摹中國文人風骨,她年過九十仍筆耕不輟,她是哲學大家馮友蘭“豈獨文采傳三世”的女兒。
今年7月26日是作家宗璞96周歲生日。生日第二天,由人民文學出版社、中國現(xiàn)代文學館主辦,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協(xié)辦的宗璞創(chuàng)作八十年暨《宗璞文集》出版座談會在北京舉行。
十卷本的文集,對于一個寫了80年的作家來說,算不上成就輝煌。但對于向來多病,晚年健康更是每況愈下仍堅持寫作的宗璞,每一個字,都是沉甸甸的。
視網(wǎng)膜已經脫落的宗璞,幾近失明。停止寫作,頤養(yǎng)天年,本是合情合理的選擇。但是,病弱的宗璞有著超出想象的堅韌,她硬是以口為筆,一字一句地說,出口成章;一字一句地聽,斟酌修改。在《南渡記》之后,她是用口和耳“寫”完了《東藏記》《西征記》《北歸記》和《接引葫蘆》——這部總名《野葫蘆引》的史詩般的長篇小說,了卻了她幾十年來為歷史存真、為中國知識分子存真的執(zhí)著心愿,還“寫”下了一篇篇如螢火般閃著微光,卻也足以燭照黑夜、滋潤心靈的精粹文章。
宗璞走過的是一條怎樣的人生之路呢?翻開她的履歷,撲面而來的是一股與其小說詩歌文學作品中那股淡雅韻味有異曲同工之妙的書香之氣。
宗璞出身書香門第,父親是哲學大師馮友蘭,姑姑馮沅君是著名作家。宗璞的文學之路受父親的影響頗深。從宗璞5歲開始,馮友蘭就會選一些詩詞,讓她每天在母親的監(jiān)督下背誦。
少年時期,宗璞開始寫作,便展露才華。20世紀五六十年代,以小說《紅豆》、散文《西湖漫筆》等成名。中年時期,她的散文《花朝節(jié)的紀念》《三松堂斷憶》《哭小弟》《紫藤蘿瀑布》《丁香結》等,膾炙人口,有些成為中小學生的語文課文和輔助教材。宗璞作品追求“誠”與“雅”,藝術品位和思想品位被譽為“蘭氣息,玉精神”。
特別是創(chuàng)作過程迤邐三十多年,克服體弱年高等重重困難在垂暮之年完成的多卷本長篇小說《野葫蘆引》(《南渡記》《東藏記》《西征記》《北歸記》等),以抗日戰(zhàn)爭時期西南聯(lián)大師生生活為背景,全面描寫亡國之災降臨時中國知識分子和青年學生的精神氣節(jié),是她心血之作。
宗璞的文章極具中國傳統(tǒng)文學的魅力,寄情于景物之中,在素樸中富含深蘊。她的散文以其獨特的意蘊和情致為讀者所喜愛。她的散文寫景物,寫花草,寫故友人情,寫身邊生活,簡潔的語句、簡短的篇幅,卻有氣象,意蘊深厚,力量飽滿。
十卷文集,是宗璞80年心血的結晶!蹲阼蔽募啡媸占龑懽80年來的優(yōu)秀作品,包括散文、中短篇小說、童話、詩歌、論文、翻譯以及長篇小說,并附有重要的訪談和《宗璞文學年表》。
宗璞在文集自序中說:“隨著歲月流逝, 我的寫作也算有些成績。我逝去的生命主要是留存在我的作品里。作品要立得住,書中人物要活起來,必須有作者的貞元之氣,虛情假意是不行的!
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新江南網(wǎng)無關。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新江南網(wǎng)號系信息發(fā)布平臺,新江南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如有侵權請出示權屬憑證聯(lián)系管理員(yin040310@sina.com)刪除!
閱讀推薦
新聞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