橙柿互動消息 拱墅區(qū)的小河直街,以水為名、枕水而居。
這里除了是新晉的網(wǎng)紅“簪花”打卡地,很多人或許不知道,這條街還與昆曲文化密切相關。
5月17日下午,在小河直街31號的“小河驛國際昆曲會客廳”,來了一位特殊的客人——法國著名漢學家白樂桑(Jo?l Bellassen),他是巴黎東方語言文化大學教授、首任法國教育部漢語總督學。他受邀來這里,進行一場中法非遺文化交流。
這間會客廳的“主人”,浙江昆劇團國家一級演員楊崑是“浙江文藝名家孵化計劃”培育對象。
楊崑介紹,小河直街的這間國際昆曲會客廳是有歷史淵源的。在元末之后,中國戲曲因大運河而得到飛躍式發(fā)展,明代家班之間的交流演出十分頻繁,各家班沿著運河往來于揚州、蘇州、南京、杭州等城市之間。小河驛也就成為了昆曲家沿運河出游和演出之往來孔道,明代戲曲家湯顯祖就曾多次來到小河驛。
在交流會開始前,楊崑給白樂桑表演了一段昆曲唱腔,演繹了三種不同的“笑”。
白樂桑被她的即興唱段打動,他說,“‘笑’是開心的表達,但中國戲曲有一種能力,可以把喜怒哀樂都放進‘笑’里,用不同的唱腔表現(xiàn)出來,賦予更多的含義!
有時候,藝術的表達不需要語言的解釋。楊崑回憶,在2014年浙江昆劇團去法國交流演出,整場曲目沒有字幕,但演出結束后,全體觀眾起立鼓掌,謝幕整整持續(xù)了20分鐘,令她十分感動。
白樂桑建議,中國戲曲文化應該有更多到世界上去傳播與交流的機會,讓更多的西方人了解,“今天你把戲曲分解了很多內容給我講解,我覺得特別好,希望以后你們多來法國表演,并且多點機會到社區(qū)進學校,去給當?shù)厥忻窈蛯W生做這樣的傳播。”
在現(xiàn)場,浙江省戲劇家協(xié)會秘書長吳優(yōu)優(yōu)、杭繡非遺傳承人金家虹、西泠印社女子書法協(xié)會主席李硯、青瓷(婺州窯)非遺傳承人王發(fā)根等省內文藝名家也參與了交流。
<愛上你,愛上新江南網(wǎng):www.yw1515.com www.xjnnet.net,www.yw1515.com歡迎您!>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新江南網(wǎng)無關。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jīng)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新江南網(wǎng)號系信息發(fā)布平臺,新江南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如有侵權請出示權屬憑證聯(lián)系管理員(yin040310@sina.com)刪除!
閱讀推薦
新聞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