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時速再加碼,近日,相城兩大備受關注的交通工程取得新進展,坐穩(wěn)了,一起感受相城大交通沖出加速度!
1、春申湖路快速化改造工程
6月5日,蘇州春申湖路快速化改造四標項目主線橋最后一次混凝土澆筑順利完成,標志著四標項目主線橋順利貫通。
作為江蘇省重點項目、蘇州市單體最大市政項目,春申湖路快速化改造工程是蘇州市中環(huán)快速路的組成部分,線路全長約16.56公里,采用雙向六車道標準,設計時速80公里。項目建成后將極大優(yōu)化蘇州快速骨架路網,從相城區(qū)到蘇州高新區(qū)、蘇州工業(yè)園區(qū),10分鐘就搞定!
今年3月,G524高架橋已經實現通車,大大緩解了相城區(qū)南北向地面交通壓力,通行時間節(jié)省了15分鐘以上;
在建的春申湖路主線橋全長1.745公里,標準路幅總寬25.5米,上跨G524、常臺高速、蠡塘河。預計7月底四標段主體工程全部完工,10月份率先具備通車條件。
按計劃,整個春申湖路快速化改造工程相城區(qū)段將于今年年底完工。
春申湖路快速化改造工程
四標施工相互制約,多組織協調難度大趕超進度、創(chuàng)新施工,才有了此次的順利貫通。
春申湖路快速化改造工程四標,西起澄云路以西,沿春申湖路以高架形式完成快速化改造。這是一個樞紐立交互通,包含南北向的G524高架橋、東西向的春申湖路高架橋、8條匝道,以及多條地面道路,結構型式眾多,相互交叉。
四標開工后,項目部首先高起點成立BIM組,在各標段率先完成BIM模型建立,實現進度對比功能,運用無人機三維掃描技術和GIS定位系統(tǒng),實現人員定位、VR瀏覽,為安全、高質量施工提供了技術保障。
四標段橋梁1816根鉆孔灌注樁基施工預計產生36萬立方米泥漿,如果采用傳統(tǒng)的泥漿外運處理方法,極易出現“十年不干”的地塊污染問題。
項目部借鑒河北雄安新區(qū)的示范工地,引進一種新型的節(jié)約環(huán)保型處理工藝——泥水分離系統(tǒng),在蘇州施工領域首次應用并加以改善,成功打造了目前江蘇省技術最先進、規(guī)模最大的泥水分離廠,實現廢棄泥漿的原地處理。
泥水分離系統(tǒng)
分離出的泥水可達到環(huán)保部門三類水的排放標準,作為中水回用,有力助推了工程施工在干凈整潔的狀態(tài)中有序快速進行。一系列的投入,讓他們獲得了江蘇省2019年度建筑施工標準化星級工地稱號。
2、元和塘大橋
6月9日凌晨,蘇州元和塘大橋順利完成邊跨合龍,標志著南天成路西延工程建設過半。
這角度,霸氣!
元和塘大橋是南天成路西延(蘇虞張快速路-相城大道)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南天成路西延工程西起S228樞紐,東至相城大道,全長3.2公里,道路等級按照城市主干路設計,該項目對于緩解相城區(qū)東西向交通壓力、增加高鐵新城交通運載力有重要意義。該工程預計在11月中旬完成主體建設,年底具備通車條件。
元和塘大橋是蘇州市政工程
目前施工難度最大、最復雜的雙索面混凝土斜拉橋,此次邊跨合龍后,能進一步提升大橋主梁的建設工效,接下來進度將會大大加快。
元和塘大橋主梁寬度達40米,是蘇州市政工程里橋面最寬的鋼筋混凝土斜拉橋,對施工的工裝設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外,大橋結構復雜,呈π型結構,采用牽索掛籃整幅施工,施工難度大。
相較于普通橋塔5-7天即可完成一節(jié)段,元和塘大橋的橋塔因內部設計環(huán)向預應力復雜,即使選用了經驗豐富的隊伍,在剛開始施工時也僅能做到15天完成一節(jié),對項目的整體工期有極大的影響。
在前期通過調研及邀請專家進行咨詢后,施工團隊首先是采用了塔梁同步的施工工藝,即通過嚴格的驗算和復核后,在塔施工過程中同步進行主梁的施工,這樣較原設計的先塔后梁的工序可以節(jié)省將近半年的工期。
在主梁施工使用的牽索掛籃上,采用了全國首創(chuàng)的懸掛行走式前支點掛籃,相較于常規(guī)掛籃結構輕巧,無論對于主梁的影響還是現場的操作都有利許多。
不止快速路、橋梁、公交、軌交、鐵路…這兩年相城交通日新月異,一個個突破性時刻讓人熱血沸騰,相城交通,盡管“飛”吧!
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新江南網無關。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新江南網號系信息發(fā)布平臺,新江南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如有侵權請出示權屬憑證聯系管理員(yin040310@sina.com)刪除!
閱讀推薦
新聞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