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殷先人,有冊有典”。編修典籍,歷來被國人視為文化傳承的責任所在,就算歷經磨難,仍“珠還合浦、歷劫重光”。典籍之中還蘊含“大道”,為人處世之道,求學問術之道,修身齊家之道。明成祖(朱棣)永樂年間修纂的百科全書性質的大型類書《永樂大典》,就飽含世代傳承。
現代人從歷史走來,盛世修典,意在賡續(xù)文脈、再鑄輝煌。最近,在第三屆江蘇發(fā)展大會上,已出版的 1002 冊《江蘇文庫》皇皇大觀,摞至4層高,引人駐足打卡,也驚嘆于這份文化傳承的意義,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這項全省性文化戰(zhàn)略工程自 2016年啟動,計劃用10年時間,由鳳凰出版?zhèn)髅郊瘓F出版3000冊《江蘇文庫》!督K文庫》由書目編、文獻編、精華編、史料編、方志編、研究編等六編組成。截至2022年底,《江蘇文庫》已出版1002冊,包括“書目編”41冊,“文獻編”257冊,“精華編”129冊,“史料編”221冊,“方志編”288冊,“研究編”66冊,共收錄、整理古代江蘇文獻1985種。
冊冊典籍,鐘鼎千秋。在學者們看來,是“知血脈,通命脈,仰望山脈”。整理并研究江蘇文脈的過程中,還結合國家戰(zhàn)略和地方史研究空白展開專題研究,不僅填補了某些空白,也推動當代江蘇文化自信和文化創(chuàng)新。
作為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文庫”里有了不起的江蘇人——《西游記》《紅樓夢》《水滸傳》的作者均是江蘇人,《三國演義》也與江蘇關系密切,羅貫中以江蘇為重要創(chuàng)作背景。《永樂大典》被譽為“世界上有史以來最大的百科全書”,不僅在南京編纂,還由常州人陳濟擔任“編纂都總裁”,布衣平民出任國家文化工程負責人,這在歷史上極為罕見。此外,《三言二拍》《封神演義》《浮生六記》《官場現形記》《孽;ā贰肚逯易V》等文學名著,均出自江蘇人手筆。這些著作中,蘊藏著江蘇文脈對中華文化的獨特貢獻。已經或即將收入《江蘇文庫》的典籍著作,是兩千多年來,江蘇先賢創(chuàng)造的豐厚文獻資源,千古流傳的文化經典。
這里有鄉(xiāng)景鄉(xiāng)俗鄉(xiāng)情,江蘇人的鄉(xiāng)土記憶和生活圖景!笆妨暇帯敝,光園林閣樓文獻就有近百部。《江南省行宮座落并各名勝圖》,再現200多年前南京、蘇州、常州等地的美景;金陵有哪48景?如今要“特種兵式”游南京,《金陵四十八景全圖》參考下。方志起源與諸多古籍都有某種淵源,“方志編”里,有江蘇各地近兩千年來的歷史風貌。就其中體量最大的“文獻編”而言,收錄歷代江蘇籍學人的代表性著作5200多種,呈現了“文化江蘇”的整體景觀!熬A編”精選歷代江蘇籍學人具有代表意義,產生較大文化影響的著作,以當代學術標準加以整理。將這些典籍整理并推向海外,更有利于在國際社會中傳播江蘇文脈的影響力,講好中國故事。
如此浩瀚的古籍文獻,與普通人息息相關,堪稱可以查閱利用的寶庫。除了紙質版本,前四批出版的726 冊圖書已經數字化,投入使用的數據庫和小程序更為便利,目前已有 40 多家圖書館開通《江蘇文庫》數據庫。在圖書館免費登錄,就可以一鍵溯源千年文脈。
珍愛典籍,守護典籍,讓經典文化永流傳,就要讓古圣先賢走進千家萬戶,服務社會。盤活典籍這個IP,用當代的方式與歷史握手,全方位展現思想與文化的精髓,《江蘇文庫》邁出了扎實的腳步。在當下,人們熱衷于聽文化博主“二手販賣”的同時,也別放棄更為靠譜的“資料庫”。事實上,充分利用《江蘇文庫》,在占有最新文化成果的基礎上,網友們也變得越來越不好“糊弄”。
《經典詠流傳》《典籍里的中國》這樣的電視欄目風靡,令人看到歷史典籍、四大名著、唐宋詩詞、經典音樂、美食、歷史地理等在“價值和鳴”方面具有先天優(yōu)勢。未來在《江蘇文庫》的基礎上打造“典籍里的江蘇”,繼續(xù)對典籍里蘊含的思想精華和傳奇故事進行情景化呈現和通俗化解讀,以豐富多彩的樣貌向世人展示中華文化的魅力,讓中華民族的精神得以世代流傳。回顧歷史,知古鑒今,讓我們翻開古籍,看“何以江蘇”與“何以中國”。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張楠
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新江南網無關。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新江南網號系信息發(fā)布平臺,新江南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如有侵權請出示權屬憑證聯系管理員(yin040310@sina.com)刪除!
閱讀推薦
新聞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