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風送爽,徐州的秋天稍縱即逝,要說近期徐州人氣最旺的地方是哪?非各種創(chuàng)意市集莫屬。僅中秋假日期間,徐州市就舉辦了近10場與市集相關的主題活動。
以國潮、民俗、美食、手作等為主題的創(chuàng)意市集在城市的各個角落火熱開市,從商業(yè)中心、潮流街區(qū)向旅游景點、文化場館擴散,在徐州掀起了一股“趕集”熱潮。
“趕集”被賦予新含義
不知從何時起,“趕集”被賦予了新的含義。不同于往日,如今的市集代表著創(chuàng)新、活力,與過去置辦年貨、走街串巷去趕集劃上了一道摸不著的分界線。
在交通不便、居住分散、購買力有限的年代,“走!趕集去!”很大程度契合了自給自足、消費需求并不旺盛的時代背景。人們使用這樣約定俗成的貿易形式,隔三岔五趕一趟集,便能將日常和勞作所需一并采買回家,省掉了頻繁跋涉的體力和時間消耗。
田間地頭、鄉(xiāng)鎮(zhèn)集市,賣雞仔、賣冰糖葫蘆、賣自家種的小青菜……充滿泥土氣息。四面八方的鄉(xiāng)鄰前來趕集,走走逛逛看個稀奇、圖個熱鬧,很難不被那熱騰騰的生活氣、溫情脈脈的鄉(xiāng)土情打動。
當下的市集與記憶中的集市,僅一字之差,相似但又有所區(qū)別。既是傳統的回歸,亦是創(chuàng)新的延伸。
中秋期間,戶部山月光市集流光溢彩,沉浸式的娛樂體驗,配上風格迥異的特色小屋吸引了許多周邊游客。鮮美的漢堡肉串攪動著人們的味蕾,鴨屎香檸檬茶飄來清爽滋味,手工開蚌制作的珍珠首飾漂亮又別致,還有新晉網紅泰國“露楚”甜品,賺足了市民游客的眼球。
“我們聽說徐州戶部山有個月光市集特別火,趁放假帶著孩子過來逛逛。各種文創(chuàng)產品、特色美食集合在了一起,套圈還是小時候常玩的游戲。”來自宿州的呂先生帶著一家四口來徐過中秋假日。
同樣是定期聚集的商品交易活動,和傳統意義上“趕大集”的區(qū)別在于,創(chuàng)意“市集”藝術感與煙火氣并存。通過創(chuàng)意“市集”常態(tài)化的存在,填補傳統商業(yè)所不能比擬的活力和氛圍。
這是一種全新的城市生活方式,在商品交易之外,打造一種文化消費。 契合“在家門口”拉動消費的時代背景,為城市發(fā)展注入強大動能。
“市集+”激發(fā)出都市消費新活力
自今年7月起,一批特色市集如雨后嫩芽,陸陸續(xù)續(xù)“冒”了出來,散落在城市的各個商圈。經歷了炎炎夏日的“烤”驗,原先的小市集迅速成長,不管是從數量、質量還是引流量都已初具規(guī)模。
夜幕降臨,壹捌夜市兩側美食攤位煙火氣十足。奶茶、炸雞、烤串應有盡有,從這里經過的市民沒有哪個是空手而歸。提著、端著、捧著,愜意地品嘗著各種美食小吃。
夜市中央一排小推車攤位,點綴上星星燈,鮮花、飾品、萌寵應有盡有,多元化消費市場活躍度直線上升。
“老板,這是什么魚。空婧每!”“斗魚”“這又是什么?”本是做生意的小老板搖身一變成了自然生物館的講解員,身邊圍滿了好奇的顧客,不管是大人孩子都會駐足停留。
往前走不遠處,轉場就到了“國風市集”。彭城廣場旁精心布置的展位包括徐州香包、剪紙、泥塑、面塑、糖畫等十幾項非遺展賣。
面塑攤位的朱老板熱情地邀請小朋友挑選想要的形象。各色面團在一雙巧手中,經過揉、搓、延、撥、挑等多種手法塑造出基本形態(tài),再用簡單的工具進行剪、點、捏,一會兒工夫,熊大熊二、玲娜貝爾就來到了各自的小主人手上。
“我也學學,老手藝加上新概念,還真有點意思!备舯跀偽坏募艏埓笫逡瞾頊悷狒[。市集為城市增添“煙火氣”的同時,也為市民提供了全新的打卡點。
不僅僅是鼓樓廣場、壹捌夜市,在戶部山、萬科新淮中心萬有巷、淮海新天地等商業(yè)中心紛紛開展“國潮漢風·夜彭城”漢風市集,打造獨屬徐州的國潮漢風IP,帶動商圈客流量,引爆消費熱點。
“常火”如何成為“長火”
“市集”不能一直停留在獨立個體的聚集,散開,再聚集。徐州需要打造特有的“IP”,如何從“;稹边~向“長火”?除了依托于商圈、步行街外,市集的內涵與外延正在進一步拓展。
漢風市集活動由市文旅局指導,在原有的基礎上進行二次開發(fā),融合音樂、古風、民俗或社會熱點來設置不同的主題,展現城市新風貌。
一街燈火,燦若星河。在金龍湖新天地,駐場歌手自彈自唱,風味小吃香味撲鼻,漢代游戲射箭投壺互動熱烈,漢樂表演、國潮舞蹈雅韻悠然。以漢文化為引領,集游、購、賞、展、演等多元體驗于一體的市集活動,受到了市民們的廣泛好評。
“這里完全是一個沉浸式市集,不僅可以體驗民俗活動,還有許多身著漢服的帥哥靚女穿梭其間,希望以后可以多多舉辦。”剛剛畢業(yè)留在徐州工作的吳清逸經常去不同的市集打卡,周末“趕集”已經成了她的習慣。
融入場景體驗的“市集”正在為城市發(fā)展探尋新的道路。這些創(chuàng)意市集主題不一、攤位隨機,商品具有獨特性,年輕人在其中“尋寶”、拍照、分享,成為了一種流行的生活方式。
縱觀徐州市中秋期間,各大歷史街區(qū)、旅游景點、文化場館準備了豐富的節(jié)日活動,民俗市集、主題表演、趣味互動、漢服巡游……給市民帶來沉浸式、互動性的文化新體驗。
“政府引導,市場運作,市縣(區(qū))聯動,社會參與,漢風市集在漢服、文創(chuàng)、非遺方面進行了統一資源配置,統一品牌、統一標識、統一服裝,讓徐州夜市進一步提檔升級!笔形膹V旅局四級調研員李揚說。
跨越時間與空間,一個小攤位就是一個時尚舞臺,一個后備廂就是一座創(chuàng)意工廠。
走進市井百態(tài)、漫入人間煙火,以文化和情懷演繹出獨特的國潮風尚,從城市中心到公園景區(qū),從潮流街區(qū)到文化中心,徐州市集正在尋找新的可能。
記者 王春瑩
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新江南網無關。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新江南網號系信息發(fā)布平臺,新江南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如有侵權請出示權屬憑證聯系管理員(yin040310@sina.com)刪除!
閱讀推薦
新聞爆料